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两种生物型的江都杂草稻为材料,考查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进行了SSR分析, 旨在确定江都杂草稻的生物类型、遗传特性以及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可分为两个生物型,一类是矮秆类型,包括JDWR A和JDWR C;一类是高秆类型,包括JDWR B。两种类型的杂草稻均属于籼型杂草稻。JDWR A与JDWR C亲缘关系较近,矮秆类型的杂草稻与高秆类型的杂草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杂交稻不育系亲本珍汕97A的亲缘关系较近。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田间竞争实验表明,矮秆类型的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2.
江苏省江都市稻田黑褐色谷壳杂草稻种子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即0~2 cm的土层内,占黑褐色谷壳杂草稻种子数量的92.65%。在土壤种子库中,黑褐色谷壳杂草稻数量在严重危害田块是黄色谷壳稻的17.9倍,中等危害田块为1.58倍,轻度危害田块仅0.17倍。  相似文献   
23.
杂草稻落粒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杂草稻(暂定名:Oryza sativa L.)的生物学特性和探索杂草稻的有效控制技术,开展了杂草稻落粒粳的防治研究.杂草稻落粒粳是在我国东北辽宁省丹东市的水稻田发现的,其植株比常规栽培稻高,容易掉粒.落粒粳颖果呈中长型,果壳稻草色或黄间黑灰色,小穗无芒或有芒,芒长4~12cm.颖果千粒重2.35g.种皮桔红色.落粒粳种子在13~38℃条件下的发芽率均大于88%.水层2.5~10cm处理,落粒粳植株干重减少50%~69%.二甲戊灵660~990 g ai/hm2处理对落粒粳的植株鲜重防效达到优良水平.二甲戊灵对常规栽培稻秀水11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4.
采用低温处理方法评价了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苗期的耐冷潜力。在苗期,普通野生稻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高,其次为栽培粳稻越光,杂草稻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的耐低温冷害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25.
禾长蠕孢菌及其代谢产物Ophiobolin A防治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充分利用已有杂草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稗草生防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 sp.echinochloae,HGE)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菌落对峙实验结果表明HGE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GE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稀释5倍的发酵液24 h的抑菌率为84.1%。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粗毒素在200 μg/mL浓度下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从粗毒素中分离纯化的有很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过NMR及MS波谱分析鉴定为Ophiobolin A。Ophiobolin A在25 μg/mL浓度下即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浓度1 μg/mL时的抑菌率为70.2%。实验结果显示HGE菌及其代谢物Ophiobolin A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活体观察成年男性腹股沟区腹膜解剖学结构,探讨腹股沟斜疝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76例成年男性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和76例配对正常对照者,用高清晰度3D腹腔镜活体观察右侧腹股沟区腹膜结构及其在斜疝形成前后的变化.结果 腹股沟区腹膜以输精管盆腔段为界分为前、后腹壁腹膜.腹股沟斜疝形成过程中,后腹壁腹膜自前腹壁腹膜后外侧嵌...  相似文献   
27.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8.
旅游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旅游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的分析,从研究进展、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9.
豫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针对豫南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选用1986~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南方小麦区试信阳点共56个品种(系)的试验结果,对影响豫南地区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估测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该区的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西藏拉萨电网保护双重化改造所面临断路器单跳圈与双保护配置方式矛盾的问题,结合现场条件和实践经验,对二次回路取消操作回路、防跳回路等进行优化改进,改进后满足了单跳圈与双保护配置的条件,为西藏拉萨电网保护双重化改造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