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本文采用不同冬春类型品种在我省南、中、北不同生态麦区的15个县、市,17个不同栽培条件试点上进行定位观察,获得16个生态监测点,119个环境×品种的组合产量,明确了样点产量与产量结构的变异特点:穗数>粒数>粒重,表明穗数是最易受自然与栽培环境影响而变化的关键产量因素。试验在60万穗之内,穗数与产量几乎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82。在对产量的作用力上,环境作用力占到90%多,远大于品种对产量的作用,并相对表现为环境对穗数作用力较大,而品种对穗粒重作用力较大,试验年份由于越冬气温偏高,半冬性小麦在晋中忻州都安全越冬,春性小麦在霍县以南及太原小气候下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由于育种目标涉及性状较多,不能仅仅根据单一性状来判断亲本的差异,为此遗传育种工作者希望能找到某种可靠的方法来测定亲本间综合性状差异的大小并依此将亲本聚类分组,通过一系列的杂交配合力分析,检验不同类群间或类群内品种间杂交结果,分析其杂种后代的表现及分离情况,从而能得到有关亲本选配及亲子关系方面更多的有用信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提供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关于谷子多元分析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见,本研究用多元遗传分析测定了50个谷子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聚为13种,选出了娄选丰、长农18号等18个较好的品种,试图为谷子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免耕条件下小麦、玉米的生长情况,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指出免耕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植株内养分含量以及最终产量都和常规耕作无明显差异,免耕加覆盖后,会推迟作物的生育期,作物生长前期氮素养分感到不足,而磷素和钾素可满足需要。随着作物的生长,差异逐渐消失,最后得到与常规耕作相等或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重穗型和多穗型两类品种为材料 ,从不同群体对养分的消耗、能量的利用以及经济效益入手来分析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结果表明 ,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中高肥力麦田上 ,适当降低播种密度 ,以常量或精量播种 ,采用高光效的重穗型品种可以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彭曼(H.L.Peaman)法计算了全省94个县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再结合作物系数Kc值计算出小麦需水量ETm;根据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得出了小麦的灌溉需水量(ETm─降水量)。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山西省小麦需水量图和灌溉需水量图,并对各地区的小麦需水量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效应曲面为例论述了利用袖珍计算机的二维绘图功能绘制三维立体图形的基本思路和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动态分析中采用回归等值线图的依据和原理。图的做法是先求出以深度和时间为自变量,以水分观测值为因变量,包括一次交互项的二元二次及二元三次方程,再依据方程进行绘制。根据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及已有的经验选用其中一个图形。对两个示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可看出该图具有信息量大、醒目直观、便于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层次分析法 (AHP) [1] 对榆社县云竹河流域土地整理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该流域的具体情况 ,将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 ,建立了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构造了不同层次间的判断矩阵 ,解出土地整理总目标、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的权值 ,最后根据模型运算结果 ,提出了该流域土地整理的主要决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晋中小麦高产群体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晋中小麦不同群体密度、肥力、品种等栽培因素所构成的群体分蘖成穗率可达到30%~35%以上,精播高肥的甚至可达到50%~60%,这正是晋中以后降低播量、采取常量播种与半精播、甚至精播的理论依据。在晋中条件下,不论精播、半精播、常量播、超常量播都可以组成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其中,土壤肥力是决定群体产量的首要基本因素,试验随肥力投资的提高产量显著提高,基础肥力的提高,特别是有机肥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