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为实现毛竹更有效的化学加工和利用,文章以3~4年生毛竹为对象,研究了脱木素处理对毛竹材径向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木素处理对竹材径向各部位纤维宽度和壁厚影响较为显著,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则不显著;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纤维长宽比呈减小趋势、纤维壁腔比呈增大趋势;竹材径向各部位纤维素相对结晶度随着脱木素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与近竹青部位和竹中部位相比,脱木素处理对近竹黄部位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扬麦14号小麦密度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大户带路、龙头带动、干部带头”的“三带”方略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现实选择。在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进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高效规模种植大户是引领周围群众跟着干的一股有生力量;龙头带动是加快高效农业发展的一股“牵引力”;干部带头则是带动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榜样。  相似文献   
15.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240万/hm2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的影响。[方法]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结果]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用氮量的增加和基肥比例的提高,拔节期分蘖、次生根、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均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增加到270 kg/hm2时千粒重及产量最高,300 kg/hm2时结实粒数最多;基肥与追肥比例6.5∶3.5时结实粒数最多、产量最高,5.5∶4.5时千粒重最高。[结论]大面积生产时施氮量以270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例掌握在6.5∶3.5到7.0∶3.0为宜。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品质变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教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因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增强群体质量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棉铃虫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包括:棉花地膜覆盖、科学应用生长调节剂、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田间虫卵量、强化农业耕作措施、插种诱集作物、保护利用天敌、适时用杨树枝把诱蛾灭蛾和推广科学用药技术,提高用药水平。通过示范应用,有效抑制了江苏沿海棉区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示范区比对照区单株增铃163个,增铃80685个/hm2,增加皮棉1005kg/hm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稻壳是稻谷加工后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之一,直接丢弃、掩埋或焚烧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引起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是稻壳有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而材料化利用是稻壳资源化利用中的一种新途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鉴于此,本研究在总结稻壳性能的基础上,以稻壳制备的稻壳板、稻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稻壳水泥基复合材料为例,重点阐述并分析了其性能及研究进展,并对稻壳资源在材料化利用方面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稻壳资源材料化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