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正>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2011年世界番茄栽培面积约805万亩,年产量约3 773万t,我国是世界番茄种植大国之一,2011年面积96667公顷,产量约679万t,随着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番茄病毒病的危害逐年加重~([1])。世界范围内番茄除了已有的TMV抗病资源与育成的抗  相似文献   
72.
巢式PCR(Nested—PCR)在植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接PCR(Direct-PCR)和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泡桐丛枝和小麦蓝矮两种植原体病害不同发病时期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采集的泡桐丛枝的叶片和枝干、及接种2周显症小麦均可扩增出1.4kb和L 2kb的特异条带,而冬季采集的泡桐丛枝中未扩增出特异条带;接种1周的小麦通过直接PCR扩增未见特异条带,但对其进行巢式PCR扩增便可获得1.2kb的特异条带.说明巢式PCR在植原体病害的检测中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青蒿内生菌的分离及抗病活性物质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菊科植物青蒿的根、茎、叶为材料,从中分离出内生菌63株,其中细菌43株,真菌12株,放线菌8株;以棉花枯萎、小麦赤霉、番茄叶霉等12种病原真菌做为靶标菌,研究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筛选出了有较高抗菌活性的1株内生真菌、9株内生细菌和3株内生放线菌。  相似文献   
74.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我国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徐香、海沃德、华优和秦美4个猕猴桃品种上的猕猴桃褪绿环斑相关病毒(Actinidia chlorotic ringspot-associated virus,AcCRaV)的分布情况,对采集自该省4个地区的493份样品进行AcCRaV检测,基于cp基因序列对获得的AcCRaV分离物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2份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AcCRaV在陕西省猕猴桃上分布广泛,且检出率较高,其中周至县秦美猕猴桃上AcCRaV的检出率最高,为45.0%,在杨凌区秦美猕猴桃上AcCRaV的检出率最低,为10.0%。测定的23个AcCRaV分离物cp基因序列全长均为945 nt。系统发育树显示AcCRaV分离物共分成2个组,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AcCRaV的cp基因分子变异与猕猴桃品种有一定关系,而与地理位置相关性不明显。获得了2个AcCRaV分离物ZZ1和ZZ2的基因组序列,RNA1长度分别为7 049 nt和7 274 nt,RNA2长度均为2 266 nt,RNA3长度分别为1 691 nt和1 696 nt,RNA4长度分别为1 736 nt和1 683 nt,RNA5长度分别为1 460 nt和1 497 nt。分离物ZZ1和ZZ2的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中唯一报道的我国湖北省AcCRaV分离物HN-6基因组序列比对中,分离物ZZ2与HN-6的RNA4同源率最高,为96.0%,分离物ZZ2与HN-6的RNA1同源率最低,为87.8%。表明AcCRaV在我国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分布较广泛,且其分子变异与猕猴桃品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6.
黄矮病在世界各地小麦上发生普遍,在田间是由麦蚜传播小麦黄矮病侵染引起发病,对我国小麦危害损失严重,生产上急需有效的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了明确甾烯醇对作物病毒病的防治水平,实验室提取制备了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进行了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甾烯醇原药对小麦黄矮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LC_(50))为3.385 mg·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5 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2d后接种病毒,相对预防效为82.63%,接种病毒2 d后喷施15 mg·L~(-1)甾烯醇原药稀释液,甾烯醇处理区大多数植株健壮、叶片绿色,少数植株发病,治疗效果为76.16%,说明植物源甾烯醇可用于黄矮病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77.
系统调查了中国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周至、眉县、杨凌和汉中‘徐香’、‘海沃德’、‘华优’和‘秦美’猕猴桃上猕猴桃病毒A(AcVA)和猕猴桃病毒B(AcVB)的带毒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cVA和AcVB在4个产区均有广泛地分布和较高的带毒率。其中,AcVA和AcVB分别在杨凌(36.7%)和眉县(36.9%)有最高的带毒率。按照品种划分,AcVA(32.3%)和AcVB(32.9%)均在‘徐香’品种上有最高的带毒率。通过高通量测序与分析获得了AcVA和AcVB的基因组序列,其分别由7 654和7 454个核苷酸组成,与之前报道的TP7-93A和TP7-93B分离物对应的同源率分别为82.7%和78.5%。AcVA和AcVB外壳蛋白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2种病毒分成2个组,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  相似文献   
78.
对樱桃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运用鉴别寄主反应型、病原传播特性、负染法电镜观察、琼脂双扩散法测定血清学反应等方法进行检测,查明多数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单独感染,其余为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和苹果退绿叶斑病毒或苹果茎沟病毒混合感染,总感染率为93.94%,并对其感染的症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9.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是樱桃等李属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被我国列为入境和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该文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发生规律、传播途径、检疫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等研究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0.
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Ⅱ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Ⅱ喷施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W)的烟草上,与仅接种TWV未经WCT—Ⅱ处理的发病对照相比,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了58.0%,碱溶性胞内几丁质酶和碱溶性胞间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提高27.0%和40.7%,碱溶性胞内和酸溶性胞间 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提高22.1%和14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Ⅱ能启动植物的一系列抗病防御反应,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