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业区域化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提出农业区域化管理这一概念,目的是使分散经营联合起来,达到规模化经营的效果。农业区域化管理作为统筹全国农业整体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在新形势下,将会有效地改善农业组织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分散、层次不高的现状。本文还就农业区域化管理中农业发展的二元制衡、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的41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三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近于粳稻,与普通野稻最远,表明己是栽培稻。该群古稻与参照系差别较大,粒型大而重。  相似文献   
33.
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广东并在1984年开始推广养殖,后因过度养殖、管理不善及食味不佳等原因被弃养;由于缺乏天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暴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福寿螺在广东地区泛滥成灾,已对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成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运用环境社会学的受害结构论,对广东福寿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与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34.
广东是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窗口",是我国发生物种跨国界迁移和洲际迁移几率最大的区域之一,其外来入侵植物以薇甘菊、水葫芦、空心莲子草、飞机草以及南美蟛蜞菊的危害最为严重。探讨重要农林入侵植物的防治方法,并依据入侵植物的各自特点将其进行有效的利用,成为了现今治理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科学的防治和有效的利用,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实现对入侵植物的有效遏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马骏  黄泽文  安宓  郑庭义  向安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89-1091,1119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及由此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人口流动不仅推动了流入地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如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与乡村稳定治理、土地再次流转的利益分配、农业补贴归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区域内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6.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流动过程中,引发系列农村社会问题,与流入地政府及农民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纠纷、合同纠纷、拆迁纠纷、入户、子女入学等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代耕农"流入地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代耕农"问题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代耕农"群体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相联系,分析"代耕农"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与隐患,从政策层面与管理制度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37.
农业科研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农业科研活动对我国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影响,介绍了农业高校学生参与农业科研的主要方式,如参加课外的农业科研活动、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把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提出农业高校学生通过参加农业科研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个人沟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强学生择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8.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的传统品种仍以中国型的竹蔗为主;但传统品种缺乏选择的强大压力,长期没有得到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木蔗、金山种等外来品种的传入,对这一时期广东甘蔗品种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传统品种在广东的甘蔗品种结构中,仍然占统治地位。这种品种结构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39.
许喜文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6,(4):204-210,215
1840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卷入了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中。由于西方殖民者在菲律宾、印尼等地区大规模发展蔗糖业,日本帝国主义在1895年侵占台湾省后亦大力发展蔗糖业。被称为“洋糖”的外国产和台湾产的糖通过种种合  相似文献   
40.
2.楚国农业特点及生产水平 该部分已发表于:《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本刊从略。 3.楚国农业发展机制 该部分以《试论楚国农业的发展》为题已发表于:《中国农史》2000年4期。本刊从略。 4.结论 本研究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农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形成我国历史上开发南方的第一个高潮,其农业生产工具、农耕技术、农田水利、天文历法、农林牧副渔生产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楚国这个特殊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农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特点:“火耕水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