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大麦新品种。根据收集到的试验 ,试种高产田块数据 ,分析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达375 0kg以上的产量结构 ,并找出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 ,探讨栽培对策及配套栽培技术措施。1 产量结构分析1 1 高产田块的产量结构特点从 2 0个田块单产超过 375 0kg的穗粒结构 (见表 1 )可以看出 ,闽麦 0 2高产田块的产量结构特点是 :穗数较多 ,千粒重较高 ,这正是发挥该品种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籽粒大、千粒重高优势的结果。从单产 45 0 0kg左右的田块考种结果看 ,有效穗 45 0万左右 ,千粒重 48~ 5 …  相似文献   
53.
小麦赤霉病近年已发展成为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危害面积达1亿多亩,不但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恶化籽粒品质。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鉴定,筛选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传统的鉴定技术采用田间土表接种法、单花注射接种法,以及再结合室内离体麦穗单花注射接种混合法等。这些方法用地多、花工大、程序繁锁;且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干扰。为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对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方法,郑元悔(1980年)研究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对小麦根、芽、子房愈伤组织等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54.
1 选育经过福繁 11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 812 -74 4选 (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 ,中矮秆 ,大穗 ,迟熟 )的花粉授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株 ,选其F1代优良单株的花粉再授于甘 2 97- 1(从甘肃省种子公司引进 ,在福建省福清等地有少量种植面积。顶短芒 ,穗大粒大 ,秆偏高通常达 10 0cm ) ,尔后从其F2 代中选得一优良单株培育而成。 1993年出初试圃。属erythrospermumKorn变种。2 特征特性株高 85cm左右。叶片较宽长 ,叶色浓绿 ,穗近纺锤形偏长方形 ,长芒 ,穗长 10cm左右 ,小穗着生密度中等 ,每穗有小穗 18~ 2 4…  相似文献   
55.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除了易感牛,病原微生物与环境卫生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外,其复杂性还表现在致病菌的多样性。至今为止,人们已经从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其中包括多种细菌、真菌、病毒、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球菌和链球菌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6.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福建省自70年代初期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以来,育成了一批抗赤霉病的品种(系)。其中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先后育成福红壳13、福红壳19、福繁76、福繁916等,福繁76曾在福安有小面积推广,并提供给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作为抗赤霉病品系  相似文献   
57.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叶定生,张绍南,张秋英(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小麦赤霉病是中国南方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产量锐减,粮食不能为人、畜食用。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有扩展和蔓延的趋势。根据多年来经验,选育和推广抗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58.
59.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福建省大麦育种回顾与今后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麦是福建省传统冬种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由于福建省大麦育种起点晚,以往种植的大麦均从外省调进。“六五”开始,为迅速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适应饲料加工、畜牧业,以及啤酒工业原料的需要,福建省育种单位开始加大、加快大麦育种步伐,经过20多年育种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