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PCR-DGGE分析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美白对虾肠道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341F/534R进行V3高变异区域PCR扩增,长约200bp的PCR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特征DNA指纹图谱。通过DGGE图谱的半定量分析,发现样品的优势群落明显。结果表明,PCR-DGGE是研究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2.
禽流感(AI)和新城疫(ND)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类传染病,近几年来在养禽业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此,国家加紧了疫苗研发工作。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成功研制出了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用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免疫预防,为这两种疫病防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阿特拉津(Atrazine)又名莠去津,全称为2-氯-4-乙胺-6-异丙胺-1,3,5-三嗪,属三氮苯类农药,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  相似文献   
54.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而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55.
1999 年3 月,洛阳某养鸡专业户1000 只罗曼鸡群中,连日发现3~4 只3 月龄罗曼母鸡精神不佳,采食、饮水渐减少,导致衰竭死亡。经病理尸体剖检,可见鸡只尸体消瘦、内脏器官肿大,质地脆弱,尤其在肝脏、脾脏、肾脏有弥漫性针尖大小灰白色组织浸润,使器官的外观呈斑纹状。法氏囊肉眼无明显变化。经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整个肝脏、肾脏几乎被结节状增生的细胞成份完全取代,似淋巴小结状,残存的组织仅呈条索状或细线状被压挤于增生组织的周边,使整个组织失去原有结构轮廓,组织中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高倍及油镜 观察,增生的细胞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胞形态不规则,呈近似圆形或多边形,胞浆略嗜硷性,一般有1~4 个核仁,这种细胞约占整个增生细胞的70% 左右;另一种增生的细胞呈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胞核大呈圆形,核膜明显,整个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细胞的一端。脾脏可见增生的细胞主要限于脾小体内,脾索等处仅有散在的细胞增生或浸润,增生的细胞成份同上述肝脏、肾脏。因此,根据上述眼观及镜检的病理变化特点,初步确诊为鸡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凡纳滨对虾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以投喂含有15 mg/kg AFB1饲料的凡纳滨对虾作为实验组,不含AFB1饲料投喂的凡纳滨对虾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2、4、8、12天取肠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中的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eif4ebp),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eif4e1a),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eif4e2)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基因,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Dorsal和Relish基因,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以及黏蛋白样围食膜因子(mucin-like PM)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AFB1对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AFB1的添加会对mTO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实验组对虾eif4ebp基因自第2天起发生显著上调,此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if4e2和eif4e1a基因皆在第8和第12天被显著抑制;p70s6k基因在第2和第4天呈现下调趋势,并于第12天回升至初始水平。AFB1同时也刺激了免疫系统的响应,实验组Dorsal基因和Relish基因均被显著诱导,并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roPO基因于第4和第8天显著上调并于第12天回落至初始水平;mucin-like PM基因在第2、4、8天均显著上调。AFB1的添加也破坏了凡纳滨对虾肠道正常的组织形态,出现上皮细胞核肥大、边缘模糊、上皮细胞层部分脱落等现象。研究表明,AFB1严重影响凡纳滨对虾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不仅对肠道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对肠道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7.
"五位一体"生态模式是以太阳能为能源,以沼气为纽带,集太阳能采暖房住宅、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和蔬菜于一体,使保护地栽培技术、高效饲养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和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有机结合,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新能源综合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8.
中国对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和5’RACE技术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肝胰腺中克隆了1个血蓝蛋白基因FCHc,FCHc基因cDNA全长为2161bp。其中,开放阅读2 034bp,编码67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7.59 kDa。FCHc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蓝蛋白同源性为82%,与日本囊虾Marsupenaeus japonicas同源性为85%。Real-timePCR实验结果表明,FCHc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心脏和表皮中几乎不表达。该基因在鳗弧菌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的对虾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提示中国对虾FCHc基因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_(50)为0.070 7 mg/L;其次是咯菌腈与氟啶胺,分别为0.079 8、0.116 4 mg/L。生物制剂寡雄幅霉菌与多抗霉素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5年4月在河南省项城市永丰镇郭大庄行政村一小麦田内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戊唑·多菌灵(40%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