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观光林业,准确地说,就是现代林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创新组合,是一种以林业和园林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一种既有人文生态景观,又可提高林业和旅游业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既是实现高效林业、生态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有效途径,又是拓宽旅游发展领域的最佳选择.具有广泛地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2.
经常遇到一些养殖户因经营不当而失败的例子,从表面上分析.疾病暴发、遭遇市场低潮是普遍意义上的原因,但追根溯源都是建立在落后的经营意识之上的产物毫不夸张地讲.众多养殖户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观念或者说是经营意识,是错误的意识引发了错误的行动,进而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QQ5沉默的HMW-GS基因的遗传规律.以QQ5与育成品种高原314和新春13号进行正反交,再用育成品种进行曰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F1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HMW-GS基因沉默表现为显性,且能稳定遗传,杂交及回交后代符合3:1和1 : 1的分离比,遵循孟德尔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44.
高产抗病春小麦新品种-高原14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高原142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99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高代品系筛选而来,组合为:BABAX/4/BOBWHITE/CROWN//BUCBUC/PAVON/3/VEERY#10/5/BABAX.经在该研究所平安育种试验站筛选与鉴定,2002年定型,2007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青种合字第0222号(青审麦2007001).  相似文献   
45.
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改良后代中选育的5个春小麦新品系,在青海表现出比对照品种高原448更优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推测源于外源物种的野生不良性状被淘汰,保留在新品系中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可能对遗传改良有贡献。为了了解源自人工合成小麦SHW-L1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在这5个改良新品系中的分布,利用11 660个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多态性DArTseq标记对这5个改良品系进行了外源染色体区段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8个外源染色体区段,其中,65个为源于四倍体小麦的A和B基因组,13个为来自于节节麦的D基因组。24个源于四倍体小麦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分布于3个以上的品系中,这些区段主要来自于A基因组,其中2A有8个,7A有4个,1A有3个,6A有3个。本研究材料来自于混合选择,不同品系共有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可能含有对当前育种有价值的重要基因位点或基因簇,这样的区段将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6.
人工合成小麦拥有丰富的有利遗传变异,可用于普通小麦的遗改良。本研究选用两个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构建了由284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基于1 671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多态性DAr Tseq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该群体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颈节长,小穗数,穗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重)的表现型,利用QTL作图软件ICIMapping 4.1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个QTL,其中4个为株高QTL,分布于2A、3B、5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4%~10.8%;4个为穗长QTL,分布于2D、3B、5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4%-8.8%;3个为穗颈节长QTL,分布于1A和5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6%~12.2%;2个为穗粒数QTL,分布于3D和5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9%~29.8%;1个为单株有效穗数QTL,分布于2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10.2%;5个为千粒重QTL,分布于1B、5A、5B、5D和7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9%~10.9%;1个为位于7B染色体上的单株重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1%。同时,在5B和7B染色体上存在控制多个性状的同一QTL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到1个千粒重相关的候选基因。以上结果可为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QTL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了分析抗叶锈病基因在青海审定小麦品种中的分布状况,采用6个抗叶锈基因(Lr1、Lr9、Lr24、Lr29、Lr34、Lr42)的分子标记对青海省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6份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含Lr1,占24.24%;18个品种含Lr24,占27.27%;31个品种含Lr29,占46.97%;5个品种含Lr34,占7.58%;23个品种含Lr42,占34.85%;未检测到Lr9。另外,同时含有2个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17份,占25.76%,同时含有3个抗性基因的品种9份,占13.64%,同时含有4个或4个以上的品种仅1份,为‘青春254’。  相似文献   
48.
硒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类必须补充足够的硒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homocysteine-S-methyltransferase,HMT)基因与植物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同源。为了发掘并利用麦类作物中的富硒关键酶基因,基于NCBI已公布的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1基因(AetHMT1)的序列设计HMT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H1-F/H1-R,克隆四倍体小麦Langdon HMT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后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原核表达验证该基因。结果表明,利用H1-F/H1-R从四倍体小麦Langdon(LDN)克隆出两条长度均为975bp的序列,分别命名为LDNHMT1-1和LDNHMT1-2。LDNHMT1-1、LDNHMT1-2与AetHMT1基因一样,均编码342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5.19kDa和35.18kDa。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LDNHMT1-1、LDNHMT1-2与其他HMT、SMT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SDS-PAGE鉴定,成功获得LDNHMT1-1、LDNHMT1-2的原核表达菌株,且原核表达的蛋白质与预测分子量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49.
以3个遗传群体(2套DH群体,1套RIL群体),共435个稳定品系为试材进行表型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点3个群体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平均值比青海点分别高5.6~7.6 cm、2.8~3.7 cm、4.0~4.9个、0.1 cm/个,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比四川点高6.2~28.3 g。除个别品系外,四川点的穗长和小穗数高于青海点,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高于四川点。对株高而言,当株高大于四川点的平均值时,除个别株系外,四川点的株高都高于青海点。同时,RIL与2个DH群体在两地的株高分布存在差异,即RIL群体中有更高频率的品系在青海的株高高于四川点,这可能是RIL群体存在的矮秆基因在两地的表达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0.
为明确AsMYB44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功能,从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中分离克隆得到MYB转录因子AsMYB44,对AsMYB4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在Samsun烟草中过表达,并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多组学联合分析。结果表明,AsMYB44基因CDS (coding sequence)全长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具有完整的SANT、MYB domains结构域。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AsMYB44与拟南芥AtMYB11(AF062863.1)、AtMYB12(AF062864.1)和丹参SmMYB97(KF059561.1)同源性较高。AsMYB44转基因烟草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合成代谢途径,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肉桂醇脱氢酶基因(CAD)等表达量上调。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中酚酸、脂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代谢产物含量变化显著。AsMYB44转录因子可正向调控酚酸的代谢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