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 8、7.432 3、23.602 6和15.977 7 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2.
在人工气候箱内分析测定了接种体密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干土中分别接种0、10、50、100、200、300、400、500、600、700个游动孢子,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克干土中接种400个游动孢子时发病率达到最高,浓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在饱和土壤含水量(40%)条件下,土壤温度在10℃~25℃范围内,发病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 25℃时发病率达到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降低。在最适温度(25℃)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在15%~40%之间变化时,发病率逐渐升高,当土壤含水量40%时发病率达到最高,土壤含水量再升高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3.
为探明菠萝蜜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制定异速生长模型。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 100株菠萝蜜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易测因子基径(D)、株高(H) 及其组合(D2H、DbHc和D3/H)作为自变量拟合了菠萝蜜幼苗叶、茎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菠萝蜜幼苗叶、茎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数依次为34.04%、43.09%、77.13%、22.87%,变异系数依次为10.64%、14.41%、5.97%、20.12%;根冠比平均值为30.10%,变异系数为26.04%。菠萝蜜幼各构件生物量均以W=aDbHc建立的模型拟合最佳,叶、茎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模型方程依次为  相似文献   
154.
温室番茄灰霉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两个代表性温室的番茄灰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病叶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室番茄灰霉病的I-S关系模型。利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田间灰霉病增长变化趋势,通过比较绝定系数(R2)和剩余均方(RMS),证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室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发病因素,指出初始病情(Xt1)、日平均温度(T)和日平均20~30℃的小时数是影响温室番茄灰霉表观侵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可以预测病害增长速率,结合田间流行趋势模型作者组建了温室番茄灰霉病预测预报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解云南省菠萝蜜主要种植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以期为菠萝蜜园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5个种植园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叶片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最为丰富;不同土层间除土壤pH、有效硼之外,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元素均有含量变幅范围、变异系数较大的表现。(2)86.67%土壤pH值小于6.5,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中上水平,磷素含量各种植园表现不一,差异明显。(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效锌、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有效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氮、锰、锌、铜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钙与土壤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云南省菠萝蜜种植园施用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磷肥、硼肥,适当控制氮肥、钾肥、钙镁中量元素肥及铁锰铜锌微量元素肥的施入量,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拮抗链霉菌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供试拮抗链霉菌共10个菌株,均由该课题组分离自京郊菜田土壤和天然次生林土壤(表1)。  相似文献   
157.
芝麻高产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芝麻高产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芝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最佳氮磷钾处理较不施氮肥的对照增产24.5%,施磷产量相对提高5.8%,施钾增产12.3%,较不施肥的空白对照产量增长31.5%;施硼增产率为9.0%。每公顷增收542-2374元,施肥产投比为(1.46-22.23):1。[结论]氮磷钾硼配合施用的平衡施肥对夏芝麻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8.
选用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和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共4种新型及复配型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灰纹病和香蕉煤纹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叶斑病的防效均表现最好,4次施药后15 d的防效为55.12%~70.10%;其次是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效相对较差,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9.
160.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红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在红河流域进入雨季后(5月)开始发病,整个雨季中(5~9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温度满足病原菌的发病条件时,病情指数变化曲线和降雨量曲线出现了同升、同降的现象。(2)同一海拔高度下,病情指数呈现出下游大于上游和中游,而危害率则出现相反的趋势,250~3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3)>中游(1.96)>上游(1.77),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86%)<上游(70.00%);450~5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1)>中游(1.77)>上游(1.76),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29%)<上游(69.14%)。(3)同一区域则表现出低海拔地区的病情指数和危害率均高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