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明菜园土有机磷形态与其磷素肥力的关系,以长沙市郊区主要菜园土为材料,对其土壤进行了有机磷形态分级.结果表明长沙市主要菜园土耕作层有机磷总量为(255.0±71.7)mg/kg,约占土壤全磷含量的19%.在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为主,约占有机磷总量的60%,活性有机磷含量最低,仅占有机磷总量的5%左右,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介于其间,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都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土壤不同形态的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土壤有效磷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2.
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尿素甩料施入灰潮土、黄棕壤后,各种无机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的关系以及多次灌溉下土壤氮素的垂直运移状况。结果表明,一次施氮后两种土壤NH4^4-N及无机氮总量均呈指数式衰减,两种土壤的硝化率差异悬殊。土壤水分缺乏大大降低NH4^+-N形式淋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3.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稻作制和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制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不同。良好的稻作制和适量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4.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最高茎蘖数、株高、最高苗数、叶面积指数均逐渐增大。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干物质的比例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叶干物质的比例增加;成熟期的茎鞘干物质变化规律不明显,叶干物质的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穗则呈现相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结实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和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机插杂交籼稻的最佳施氮量为201.62 kg/hm~2,最高产量达8181.68 kg/hm~2。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明水稻叶片SPAD值分布特征及其与施氮量的关系,为构建基于SPAD值的水稻施氮管理线性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设2个不同品种(Q优6号和准两优527),副处理设6种不同施氮量水平(0、75、150、225、300和375 kg/ha,以纯N计),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重要生育时期的叶片SPAD值,并分析稻叶SPAD值分布特征及其与施氮量的关系.[结果]Q优6号在不同施氮处理下的产量排序为300 kg/ha>225 kg/ha> 150kg/ha>375 kg/ha>75 kg/ha>0 kg/ha,准两优527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准两优527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Q优6号.两个水稻品种不同施氮水平间SPAD值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但SPAD值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和幅度略有差别.两个水稻品种SPAD值与施氮量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拟合方程斜率均较低.不同测定时期SPAD值存在品种间和叶位间的差异.各SPAD值次级指标与施氮量的一元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下部叶片SPAD值(L3和L4)与施氮量的曲线拟合度高于上部叶片SPAD值(L1和L2),两次追肥时期的SPADL4X3/mean值可作为氮素营养实时诊断的理想指标.[结论]水稻叶片SPADL4xL3/mean与施氮量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且这一关系不受时间和品种的影响,可作为构建基于SPAD值水稻变量施氮模型时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106.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逐步提高,而结实率下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最高施氮水平下为最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略微增加,而各生育时期LAI呈先增后减趋势,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步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LAI逐步提高,而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提高,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养分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7.
为探明不同放鸭与种植密度对有机栽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于2020年在贵州省三穗县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开展了放鸭密度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两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鸭密度的增加,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以450只/hm2处理最高。同时放鸭处理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后期干物质积累,但减少了中期干物质积累。相对于不放鸭处理,放鸭处理明显提升每穗粒数。水稻产量随放鸭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种植密度可提高最高茎蘖数,提升叶面积指数,提高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并可显著提高产量。放鸭密度为634只/hm2、栽培密度为19.1万丛/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7 131.12 kg/hm2。  相似文献   
108.
及时、准确、快速的进行粮食产量预测预报对指导农业生产和国家制定粮食政策有重大意义。以不同水稻品种和施氮水平为试验因素,进行两因素裂区设计试验,在水稻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测定其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筛选出与产量相关性最高的最佳波段组合,计算最优波段组合组成的12种植被指数,并建立了基于单植被指数和多植被指数组合的水稻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孕穗期,在401~723 nm波段范围内水稻冠层原始光谱反射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植被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基于单植被指数构建的水稻产量预测模型,以孕穗期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2=0.436,RMSE=874.57 kg/hm2),最佳植被指数为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模型表达式为y=7.7E+05×RDVI((455,456))+1.1E+04;基于逐步回归构建的多植被指数产量预测模型同样以孕穗期表现最佳(R2=0.443,RMSE=861.81 kg/hm2),最优植被指数为比值植被指数(RVI)、土壤调节型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10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设地力(高、较高、中、低)和施氮量(0、75、150和225kg/hm2)两因素处理,探明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穗前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有增加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叶干物质转运量和茎叶干物质转运对穗部贡献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以及千粒重和结实率逐渐降低,每穗粒数和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随着地力条件的降低,穗前、成熟期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干物质转运量和茎叶干物质对穗部的贡献率及穗部干物质增加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亦有降低趋势,而偏生产力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均随土壤地力的提高而增加,而每穗粒数表现为下降。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较高、中、低地力条件下,水稻可获得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0 829.94、10 107.20、9 757.30和9 112.37 kg/hm2,其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4...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明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喀斯特地区水稻产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水稻宜香优2115为材料,设置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减氮率为副区的两因素裂区试验,有机肥施用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M0(0 kg/hm2)、M1(低量有机肥,1 673 kg/hm2)、M2(高量有机肥,3 346 kg/hm2),减氮率设4个水平,分别为R1(减氮率0%),R2(减氮率25%),R3(减氮率50%),R4(减氮率100%)。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水稻产量随着减氮率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以R3处理最高;在等氮或非等氮条件下,与单施氮肥(R1M0)相比,减氮25%配施高量有机肥的处理(R2M2)产量显著增加。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在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随着减氮率的增大,有效穗数呈持续降低趋势,每穗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虽无明显变化,但均以R4处理最高;在等氮或非等氮条件下,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结实率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土壤微生物量方面,在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随着减氮率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