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试论早期家庭教育原则刘尧,冯洁家庭教百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①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早期家庭教育的职能主要是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接受学...  相似文献   
122.
北方植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分化类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通过对采自北方植棉区落叶和非落叶病株的51个棉花黄萎病菌系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确定我国北方植棉区存在落叶类强致病力菌系;混合类中度致病力菌系及非落叶类弱致病力菌系的3个致病类型,并分别占测试菌的41.51%、35.85%和22.64%,其中9个强致病菌系致害棉苗出现落叶程度与对照菌的落叶程度相当或略重,表明河北、山东、河南植棉区重病田有落叶型黄萎菌系。病菌培养性状研究,得出3个培养型,即黑色菌落型、灰白色菌落型与白色菌落型。明确了黄萎病菌生长最佳温度为25℃,这一结果同田间黄萎病大发生要求的温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法筛选植物青枯菌致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力分化菌株 Po82 兼具 2 号小种和 NPB(非香蕉致病)菌株的致病特征。为了研究该菌株致病力分化机理,本实验以 Po82 为待测菌株,构建了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建库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接头连接以及文库构建效率,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 300 bp,文库构建质量较好。对文库中随机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筛选出 44 个 Po82 菌株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新陈代谢、转座酶、膜结构、分泌蛋白、毒力、转录因子以及未知功能等。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对其中的 c00283 基因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 Po82 菌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半定量 RT-PCR 结果表明,c00283 基因在 hrp 诱导培养基中的表达情况与 hrpB 基因一致,初步确定其为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子。基础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对 Po82 菌株的生长、生物膜形成及运动性没有影响。青枯菌 Po82 菌株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的构建及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为后续致病力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4.
董杰  张金良  杨建国  张昊  冯洁 《植物保护》2016,42(6):116-121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与河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以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属于一个大的单一群体,群体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毒素化学型测定表明,北京与河北地区小麦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风险为DON与15ADON毒素。表型测定显示,与F.asiaticum群体相比,F.graminearum具有较高的产孢能力,而生长速率和产毒能力较低。该群体对主要杀菌剂多菌灵、戊唑醇和氰烯菌酯均无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5.
利用90K基因芯片进行小麦株高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株高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对株高QTL进行精细定位及相关基因克隆,以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和小偃81衍生的包含102个家系的RIL群体(F_8)为材料,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株高进行QTL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图谱含有9 290个SNP标记,覆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的63个连锁群,图谱总长3 894.64cM,平均标记密度为0.42cM。共检测到9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布于1B、4A、4D、6B、7A、7B和7D染色体上,变异解释率为2.23%~16.25%。QPh.nafu.4D、QPh.nafu.4A、QPh.nafu.1B-2与前人定位到的位置相同或相近。QPh.nafu.7A具有较大的LOD值(8.17)和变异解释率(14.69%),为主效QTL。QPh.nafu.6B、QPh.nafu.7B-1、QPh.nafu.7B-2均能在多个环境下使用多种QTL检测方法定位到,可能为新的较稳定的控制株高的QTL。  相似文献   
126.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无膜棉生长的重要因素。为确定不同灌水量和栽植密度对南疆地区无膜棉生长的影响,以中棉619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灌水量水平[低水量(60%棉花需水量)、中水量(80%棉花需水量)、高水量(100%棉花需水量)]和3个种植密度水平[低密度(21万株/hm2)、中密度(26万株/hm2)、高密度(32万株/hm2)]进行了试验,并测定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和蕾期时棉花果枝始节高度及果枝台数。结果表明,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粗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株高和茎粗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棉花果枝始节高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由此说明,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生长发育水平,节约灌溉用水,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合理,会导致灌溉供给与棉花耗水失衡,造成灌溉水资源的浪费,还会抑制棉花生长,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127.
梅国涛  冯洁 《农业工程》2021,11(1):46-48
在轮式小麦机上安装粮食产量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为农户、农场管理提供数据记录,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农艺、遥感、天气和土壤数据等,为变量作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智慧农业.介绍了粮食产量监测系统基本原理,开展标定与调试试验,最后进行田间实测.试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与实际测量数据误差为-3.3%,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粮食产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