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玉米杂交种稳定性分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3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实验(二组)试验资料,按照Eberhart-Russell和温振民提出的方法,计算各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参数,对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X1132X是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金海5号是丰产性较好,适应性,稳定性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区域试验是鉴定评价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的重要手段,是品种审定的基础和前提。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促进玉米区试工作向科学、公正、规范的方向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玉米10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 90个组合 ,对玉米的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且均达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长、结实性、穗粗、千粒重、穗行数和生育期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 ,其中穗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 ( 2 3.6 2 37) ,其次是结实性 ( 2 .91 78) ,而行粒数等 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 ,要高度重视选择长穗和结实性好的类型 ,其次要注重果穗粗度和千粒重的选择 ,适当注意穗行数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的回交转育法选育出玉米雄性不育系 CK2 2 ms。经田间鉴定其雄穗花药不外露 ,花粉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用 CK2 2 ms配制的陕单 90 2杂种一代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主要农艺性状与正常可育的陕单 90 2基本相似 ,籽粒产量比正常可育的陕单 90 2增产 2 .2 %。可以用掺合法在生产上利用 CK2 2 ms配制的陕单 90 2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12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成  薛雁  何代元  刘祥  李婧 《杂粮作物》2002,22(6):311-314
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7×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5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185M和262M等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杂N和921211。P2组亲本中212B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5H 113和4H 1B3。在育种上应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以便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3~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分析结果为材料,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玉米籽粒容重、蛋白质、脂肪、淀粉、赖氨酸5个重要品质性状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改善和提高普通玉米品质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植结构方面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和发展甜玉米必将推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甜玉米的选育方法和主要的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镇巴县马铃薯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沈开安何代元罗树云刘兴娥(陕西省镇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723600)1前言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水平,镇巴县从1995年开始,在17个乡镇开展了以推广脱毒种薯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实施,示范区内3627hm2马铃薯,平均...  相似文献   
19.
十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10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籽粒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340、同系、82-2A等3个玉米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选用12个糯玉米杂交种,在陕西关中夏播条件下,对株高、穗位高等8个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遗传变异力差异较大,其值大小依次为穗行数(92.48%)、株高(89.98%)、生育期(82.78%)、千粒重(82.31%)、穗位高(80.67%)、穗粗(69.64%)、行粒数(58.84%)、穗长(31.56%);诸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中,以粒重最为密切,其次为穗粗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