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FLP在我国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分子生物学在我国植物病原真菌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我国农作物常见重要真菌病害应用AFLP技术,在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上取得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植物病原真菌生理小种鉴定、群体遗传、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及抗病性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2.
为了增加防除向日葵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种类的选择性,便于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延长除草剂的使用寿命。2012年应用240g/L收乐通EC 45-100mL/667m^2,以及各处理加入等量Amigo助剂,于向日葵生长期,杂草3-6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防除田间禾本科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单剂各处理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的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均很好,药后15d、35d防效均稳定在94.3%以上,而且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0%精喹禾灵EC两种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对于多年生芦苇施药后35d鲜重防效为56.9%-76.5%,不如对照药剂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0%精喹禾灵EC处理88.9%、91.6%的防效。但是,收乐通各处理加入等量助剂后防效明显提高,药后35d对芦苇的鲜重防效为55.8%-98.9%,其中240g/L收乐通 EC 80mL/667m^2、100mL/667m^2处理防效均在93.1%以上,优于两种对照药剂,而且对向日葵安全。  相似文献   
23.
201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布信地区向日葵田发现向日葵花蚤,为更有效防治,文章简述了向日葵化蚤的生物学习性、危害特点、寄主种类和发生环境;明确在该地区的防治措施为40%乙酰甲胺磷乳油800~1000倍液田间施药,每7d喷一次,共3—4次;同时,结合处理越冬寄主的方法,选用抗虫和耐虫品种等措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地锦和五叶地锦花粉生活力及其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和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 folia Planch)花粉生活力和贮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地锦和五叶地锦花粉生活力的主要因素,地锦和五叶地锦花粉生活力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而明显的下降,贮藏的花粉短期内出现被迫休眠现象。以花粉生活力达40%为标准, 地锦和五叶地锦的新鲜花粉生活力均较高达97%以上。在室温条件下,地锦花粉保存10 d,五叶地锦花粉可保存17 d;在0-5℃条件下干燥贮藏,地锦可保存18 d,五叶地锦花粉可保存21 d。  相似文献   
25.
文章通过两年两地对草地螟越冬基数、化蛹羽化进度调查以及对成虫动态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2008年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草地螟越冬幼虫分别范围广、虫茧基数高,其中在杭锦旗越冬虫茧最高密度达240头/㎡;2009年商都县越冬虫茧平均密度达86.8头/㎡,活茧密度为46.8头/㎡,是历年的7.2倍.根据越冬基数、春季降雨量以及蜜源作物推断,2009年草地螟幼虫发生危害严重,但实际结果越冬代成虫蛾量比较大,不同地区蛾峰、蛾量有些差异,幼虫发生危害普遍较轻,因此,需进一步探索影响草地螟预测预报的因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25%Plandom EC防治甜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源为Cercospora beticol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柄上.叶片染病初现褐色至紫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至3-4mm.叶柄染病形成梭形褐斑。在甜菜生产区。甜菜褐斑病均有发生,常使甜菜减产10%~20%.含糖量降低10~20。目前生产上常用药剂有50%多霉灵WP、70%甲基硫菌灵WP,但防治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北麓地区向日葵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的遗传变异,对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向日葵上分离纯化的110株向日葵小核盘菌菌株进行菌丝亲和组(mycelium compatibility group,MCG)划分,并对5个主要MCG组间和组内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交配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10株菌株被划分为14个亲合组,其中MCG1为主要类型,包含32株菌株,占总菌株的29.1%;MCG2包含来自7个地点的25株菌株;5个MCG仅包含1株菌株;在这14个MCG中,MCG1~MCG5包含92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6%。MCG1~MCG5组间各菌株在菌落直径和草酸分泌量上存在差异,但在菌核形成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致病力上无显著差异;而MCG1~MCG5组内各菌株在菌落直径、草酸分泌量、菌核形成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致病力上均有一定差异。在MCG1~MCG5各菌株的交配型中,除MCG2中菌株的负反转型与正反转型比例接近1∶1外,其它4个MCG中菌株的负反转型与正反转型比例均偏离1∶1,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小核盘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28.
29.
丛枝菌根真菌特性及其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互惠共生体.文章总结概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助于正确理解菌根的抗病作用,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了获得向日葵列当生防菌株,以田间采集的具有褐色枯斑的列当植株为样本,利用柯赫氏法则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和新疆共11个不同地点的29份列当枯斑病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北屯农十师183团和188团地块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海子村地块中采集的病样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