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伊犁河谷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属,俗称食心虫,是果树上常见的一种害虫。 1分布与危害 苹果蠹蛾是果树危险性蛀果害虫,以幼虫蛀食为害果实,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李等。蛀果率可达80%以上,造成大量落果减产,降低果实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2.
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与害虫综合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可持续性与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中害虫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33.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d下降到34℃的4.4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五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温度区间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34.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田间罩笼和实验室饲养法,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olver)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抗性棉上棉蚜的内禀增长力(rm)和种群趋势指数(I)均明显小于常规棉(对照),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明显.因此棉蚜内禀增长力(rm)和种群趋势指数(I)可作为棉花抗性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每年的1月1日起为日度计算起始日,以棉铃虫、棉蚜的物候学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上限温度为基准,利用单sine函数方法和日期预测法估算出新疆棉铃虫和棉蚜的发生代数.结果表明:棉铃虫和棉蚜在新疆分别可以发育完成3~4代和25~35代,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决定了棉铃虫和棉蚜在新疆不同地区发育代数不同.  相似文献   
36.
37.
几种瓢虫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捕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三点斑叶蝉(Zygna salina Mit.)若虫的捕食效应研究表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和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对玉米三点斑叶蝉若虫的功能反应形式均属于Holling Ⅱ型。其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8.
自然因素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发生的影响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00年于新疆昌吉地区研究了棉田自然因素对棉田主要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影响。探讨了气候、栽培管理、自然天敌与棉叶螨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合理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保护自然天敌可有效控制棉叶螨。  相似文献   
39.
作者于1989~1990年在南北疆对棉蚜危害与棉纤维含糖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危害及后期棉蚜蜜露污染对棉纤雏含糖量有明显的影响,棉株受害早,受害时间长,棉纤维含糖量高。棉花吐絮后棉纤维含糖量亦随棉蚜蜜露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40.
棉花蕾铃期棉蚜的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得出棉花蕾铃期棉蚜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确定了棉蚜田间取样以“Z”字型、对角线方式抽样更能正确估计棉花田间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