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101篇
  205篇
综合类   566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C. butyricum) on the type of pylorus ligated gastric ulcer (GU) in mice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C. butyricum pretreatment group and omeprazole pretreatment group. Gastric pyloric ligation was adopted to establish GU model in mice. The gastric juice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gastric free mucus, the pH of gastric juice and the activity of pepsin. The gastric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or routine HE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The content of glycogen was detected by PAS staining.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ax and Bcl-2 in the gastric mucosa was also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The HE and PAS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C. butyricum pretreatment obviously attenuated the mucosa lesion induced by ligation.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pH of gastric juice wa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activity of pepsin fell off in C. butyricum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omeprazole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model group, the content of gastric free mucus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nd PAS staining showed a significant rise in C. butyricum group, but not in omeprazole group.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ax was decreased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cl-2 was upgraded in C. butyricum group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 CONCLUSION: C. butyricum protects gastric mucosa against the challenge of pylorus ligation in mice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ng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the activation of pepsin,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gastric free mucus, strengthening the expression of bcl-2 gene and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bax gene.  相似文献   
92.
观察小鼠ES-D3细胞在MEF、新生牛睾丸支持细胞(nBTSCs)和新生兔睾丸支持细胞(nRTSCs)饲养层上生长4 d 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生长行为。RT-PCR分析显示,MEF饲养层上培养4d的ES-D3 nanog基因含量高;nB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较低;而RTSC饲养层上培养nanog基因表达最低。结果显示:不同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形态和培养4d分化程度有差异。在MEF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培养4d,集落形态仍然很规则,细胞间紧密,集落表面少见大细胞,AKP染色强阳性。在nBTSC饲养层上的ES-D3细胞,集落界限清晰,AKP染色显示,集落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弱阳性,可见集落表面分散有较多的大细胞。在nRTSC饲养层上的饲养层上的ES-D3,集落隆起不明显,集落界限不清晰,大部分集落形态不太规则,AKP染色显示集落中部分细胞呈阳性,少数的细胞集落为全阴性,集落表面有较少的大细胞,集落周围有伸出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3.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家祥  庄恒扬 《作物学报》1997,23(6):719-726
试验于1992-1995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溶重盆栽。结果指出,容重1.1g/cm^3处理,根系长势“前旺后衰”,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根系生长始终处于劣势,而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主根生长率与一次侧根增长率高,主根长,一次侧根量大,根系活力强,吸收氮、磷、钾多,长势“前强后稳”,为最优处理;还发现,棉根干重随土  相似文献   
94.
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炳昌  刘显华 《作物学报》1994,20(1):126-128
我们在吉林省主要玉米自交系中曾发现两种超氧物歧化酶变异型。1988年采用酶谱型不同的3个自交系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根据F1、F2和F3的资料对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超氧物歧化酶SODala2的有无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以Sod1和sod1表示。  相似文献   
95.
水稻幼苗对多浓度Fe2+胁迫的QTL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作图群体,以基本营养液培养为对照(CK),设2种Fe2 (160 mg/L和240 mg/L)作为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的幼苗相对苗高(%)(处理苗高/对照苗高×100%)作为幼苗耐Fe2 胁迫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2个环境的QTL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株系间对Fe2 胁迫反应差异较大,明显出现超亲分离.共检测到4个耐Fe2 胁迫的主效QTL,即qTFS-1-1、qTFS-3、qTFS-6和qTFS-9,分别位于第1、3、6和9染色体上,可解释14.96%的表型变异,它们与Fe2 胁迫浓度并无显著的G×E互作,表明这4个耐性基因在不同浓度Fe2 胁迫处理下,均可稳定表达.试验还检测到3对耐Fe2 胁迫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共可解释7.16%的表型变异,涉及第1、2、7、9、12等5条染色体,该3对上位性互作与Fe2 不同浓度胁迫处理也无显著G×E互作.  相似文献   
96.
新型肉干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工艺生产的肉干存在质地坚硬、咀嚼困难和干燥时间过长等问题,在借鉴西式肉制品加工理论和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成型后切块”的肉干加工新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了“肉干坯微波成型”和“肉干分段—平衡脱水”等新技术,系统探讨了影响新型肉干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①在温度4℃下对原料肉腌制18h,并在转速25r/min下滚揉120min,可以显著改善肉干的成型性和质地;②采用2450MHz微波在800W功率下,对原料处理2~4min,肉干坯定型和熟化效果较好;③与传统脱水工艺相比较,采用90℃→70℃→55℃分段—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不仅使肉干的干燥脱水时间缩短了18%,且其产品质地均匀;④先成型后切块工艺加工的肉干易于咀嚼。新工艺加工的肉干,更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于肉干制品质地、口感和营养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97.
98.
1-MCP在库尔勒香梨贮藏过程中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MCP(1-methylcyclopropene)不同浓度在常温和冷藏温度条件下对库尔勒香梨处理后分别对果实冷藏期间硬度、果胶甲酯酶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呼吸速率的影响,表明了1-MCP可以有效延缓香梨采后贮藏期间硬度、果胶甲酯酶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的速度,并有效抑制呼吸速率,为1-MCP在香梨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小麦红吸浆虫成灾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调查、防治试验和灾害控制,明确了该虫在北京市成灾的主要原因有4点,即吸浆虫是外来入侵的新害虫,生活、为害隐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和防治不及时。筛选出防治吸浆虫地下虫态和成虫的最佳药剂,每公顷施48%毒死蜱EC3L、或40%辛硫磷EC5.25L,制成毒土,于小麦拔节期撒施,防治效果达77.1%以上;用10%吡虫啉WP30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600ml,或10%吡虫啉WP150g加80%敌敌畏EC750ml,或40%氧化乐果EC1.5L,于小麦70%抽穗时喷施,对防治吸浆虫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在85%~94.3%之间。通过4年的实践,提出吸浆虫新发区的控害措施,①即做好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②确定防治对策,抓好三个结合,③开展集中管理,统一防治。  相似文献   
100.
为解决土壤工作部件磨损严重的问题,该文以狗牙、猪牙、鹿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狗牙、猪牙、鹿牙的摩擦学性能,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量磨损深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狗牙、猪牙、鹿牙的磨损形貌,利用纳米压痕仪分别对狗牙、猪牙、鹿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测试其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试验表明:狗牙釉质磨斑表面磨屑剥落严重、附着大量的细小磨粒、有明显的龟裂现象,磨损体积为1.91×107 μm3,猪牙釉质磨斑表面主要是磨屑剥落,磨损体积为1.56×107 μm3,鹿牙釉质磨斑表面也表现为磨屑剥落,磨损程度比猪牙齿的轻,磨损体积为1.39×107 μm3;牙齿的耐磨性与其硬度密切相关;鹿牙釉质的耐磨性、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狗牙釉质的最小。该文以动物牙齿为仿生原型,为耐磨触土部件的研发提供新的参考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