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4篇
  免费   3899篇
  国内免费   5202篇
林业   4914篇
农学   4119篇
基础科学   3068篇
  6669篇
综合类   27239篇
农作物   3952篇
水产渔业   2573篇
畜牧兽医   9074篇
园艺   3740篇
植物保护   2927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1019篇
  2022年   2410篇
  2021年   2536篇
  2020年   2378篇
  2019年   2203篇
  2018年   1642篇
  2017年   2661篇
  2016年   1893篇
  2015年   2896篇
  2014年   3070篇
  2013年   3561篇
  2012年   5012篇
  2011年   5057篇
  2010年   4715篇
  2009年   4247篇
  2008年   4361篇
  2007年   3967篇
  2006年   3376篇
  2005年   2674篇
  2004年   1681篇
  2003年   1093篇
  2002年   1175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1028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N1,9 g/m~2;N2,12 g/m~2;N3,15 g/m~2)下不同蚯蚓粪施用量(EC0,0;EC_1,16.88 kg/m~2;EC_2,33.76 kg/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0 d后EC_2和EC_1处理的茎蘖数均显著高于EC0(P0.05);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EC0处理的SPAD值均显著低于EC_1和EC_2处理(P0.05);齐穗期EC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2.7%和80.7%,地上部总干物质量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0.6%和59.8%;成熟期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均表现为EC_2EC_1EC0,EC_2和EC_1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比EC0处理多41.5%和21.3%、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EC0处理高47.7%和25.8%、产量分别比EC0处理高35.4%和34.3%。由此可见,施用蚯蚓粪便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叶面积、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3.
汽车变速器的关键部件齿轮因其加工和装配质量的影响,工作时容易引起振动噪声大及承载能力降低等问题,而齿轮修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且成本较低。针对某款汽车变速器,利用Romax对齿轮进行修形分析。结果表明,修形后减小了齿轮的传动误差和最大接触应力,齿面载荷分布更加合理。有效改善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增加了齿轮寿命。  相似文献   
44.
以长沙县金井茶园种植的白毫早、槠叶齐、湘波绿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施用同一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春茶芽头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均有提升,且以白毫早效果最佳,春季茶芽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6.67%、11.94%和19.41%,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34.93%。同一品种(槠叶齐)春季喷施不同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以稀释比例1∶400增产效果最好(32.36%);稀释比例1∶300绿茶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氨基酸增加(28.32%),酚氨比降低(2.61)。  相似文献   
45.
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发生时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饥饿情况下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的发生时期和影响因素,指导蠋蝽规模化繁育和释放,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和密度下的蠋蝽种内残杀行为。研究发现:蠋蝽对卵粒的种内互残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24 h以内,雌性蠋蝽对卵粒的取食行为显著强于雄性蠋蝽,取食比例是雄性的2.80~3.25倍、取食量是雄性的18.75~21.20倍,雌性取食下的卵粒羽化率为70.66%,显著低于雄性和对照的86.59%和87.88%。发育时期和饲养密度均显著影响蠋蝽的种内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饥饿后的19.63~36.00 h,并且1、2、3龄若虫没有表现出种内残杀行为,4龄以后种内残杀行为显著;低密度下蠋蝽种内互残行为不显著,但高密度会增强种内互残行为,且随密度的增加,种内互残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6.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黑皮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光合光响应模型,为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同源四倍体及其原二倍体黑皮冬瓜为试验材料,对8种经典的光合光响应模型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能够表现出光抑制情况,但在拟合过程中出现暗呼吸速率为正值、光补偿点为负值及无法解释当光强达到饱和后光合速率快速下降的问题;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及指数函数Ⅰ、指数函数Ⅱ无法直接求取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结合常用的光饱和点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光饱和点与实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差,且指数函数Ⅱ在计算光饱和点时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性,也无法拟合光抑制情况,但4种模型拟合得到的光补偿点均与实测值相差不大;指数修正模型因系数β为负值,无法求取四倍体黑皮冬瓜材料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且拟合得到的四倍体黑皮冬瓜的光补偿点明显低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暗呼吸速率及二倍体黑皮冬瓜的光饱和点明显低于实测值,但获得的四倍体及其二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实测值最接近,说明其在拟合最大净光合速率上有优势;整体上分段函数计算得到的黑皮冬瓜的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也能很好的拟合发生光抑制部分的光响应曲线。分段函数拟合同源四倍体及其原二倍体黑皮冬瓜光合光响应曲线效果较其他模型效果好,分段函数模型为黑皮冬瓜最适合的光合光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47.
欣试71143是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桑植县茶产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剖析桑植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桑植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豚草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问题,以豚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并开展其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外抑菌试验。室内抑菌试验表明,粗提物浓度为16 mg/mL时,抑菌率达到73.62%;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为 40 mg/mL,抑菌率达到95.14%。通过以上抑菌试验确定豚草粗提物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0.
选育粮草双高型青稞新品种,既是西藏自治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是种植区农户种养结构改善的需要。藏青27以中晚熟高秆大粒丰产型新品种藏青320为母本,用中熟中秆大穗多粒的美国大麦品种做父本杂交,1987年形成杂交组合,2016年通过西藏自治区作物品种审定后推广。该品种在西藏全区多点生产比较示范中,平均产量为326.7 kg/667 m~2,比对照喜拉19号增产15.8%,丰产性较好。本文从选育过程、不同海拔种植地的播种期、播种管理、栽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