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6篇 |
免费 | 430篇 |
国内免费 | 5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6篇 |
农学 | 349篇 |
基础科学 | 234篇 |
565篇 | |
综合类 | 3527篇 |
农作物 | 552篇 |
水产渔业 | 336篇 |
畜牧兽医 | 1300篇 |
园艺 | 622篇 |
植物保护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313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369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379篇 |
2014年 | 403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609篇 |
2011年 | 621篇 |
2010年 | 603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496篇 |
2006年 | 386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4.
95.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
96.
97.
对仙居鸡食用添加浒苔和江蓠的饲料后,血脂、抗氧化活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江蓠、浒苔组降低总胆固醇(TC)效果显著,江蓠组优于浒苔组.江蓠、浒苔组降低甘油三酯(TG),江蓠优于浒苔.但浒苔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优于江蓠,高于对照组近70%.两种海藻粉对SOD含量的影响相近,对MDA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极显著,70日龄饲喂浒苔组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7.5%.综合上述结果发现,10日龄添加组与70日龄组之间差异不大,说明海藻粉对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9.
粘附素蛋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早期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研究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聚集因子A(c1fa A)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国内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为PCR模板,进行c1fa A基因的克隆,并连接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然后经BamH I和Xba I双酶切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为对照,国内分离株多数在990bp处扩增到特异性条带,经测序鉴定,与Genebank发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c1fa A序列同源性为99%;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PCR和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成功,为研究核酸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枸杞多糖对双酚A暴露小鼠生精细胞Caspase-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双酚A(BPA)暴露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Caspase-3、Bcl-2和Bax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将50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A组)注射等量橄榄油外,其余4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 1的BPA,连续7d,建立生精损伤模型.同时C、D、E组小鼠分别灌服7d不同剂量的LBP(50、100、200 mg·kg-1),正常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小鼠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睾丸组织Caspase-3、Bax和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BPA可极显著增加睾丸生精细胞Caspase-3和Bax的阳性细胞数量(P<0.01),降低Bcl-2的表达(P<0.05).补充不同剂量LBP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00 mg·kg-1 LBP组生精细胞Bax的阳性细胞数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cl-2的表达随LBP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200 mg·kg1LBP组阳性表达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Bcl-2/Bax比值也随着LBP剂量的增加而上升.结果表明,枸杞多糖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精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双酚A引起的雄性生殖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