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在春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处理的化学药剂对春小麦F1代进行诱导处理,诱导孤雌单性结实.结果表明,C药剂的诱导结实率最高;同一材料对不同药剂具有选择性,同一药剂对不同材料的诱导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92.
利用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8个气象站1971—2018年共48年伏期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伏期降水和伏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伏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伏旱与春玉米和次年冬小麦产量的关系,用以代表黄土高原塬区董志塬上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18年春玉米田和1986—2015年冬小麦田伏期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伏期土壤相对湿度与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伏期降水量最少的是镇原气象站,为123.7 mm,次少的是环县气象站,为125.3 mm,最多的是正宁气象站,为162.5 mm,次多的是华池气象站,为149.9 mm。伏期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伏旱频率最高的是合水、庆城、华池,为41.7%,伏旱频率最低的是宁县,为31.1%,频率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伏期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降水偏少,80、90年代偏多,21世纪头10年偏少,2011—2018年偏多。伏期多雨年份比伏旱年份春玉米平均单产高960.0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1 599.0 kg/hm2。伏期土壤相对湿度大年比小年玉米平均单产高2 287.5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705.5 kg/hm2。  相似文献   
93.
产污系数的研究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之一。本文选取了两家以格氏工艺生产草铵膦农药原药的企业进行采样和调查,基于废水实测法和废气物料衡算法进行个体产污系数与品种产污系数核算,分析了两家企业产污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A的个体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1.09×106g t-1、氨氮969g t-1、总氮2.10×103g t-1、总磷750g t-1、挥发性有机物1.59×103kg t-1;企业B的个体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2.34×106g t-1、氨氮53g t-1、总氮795g t-1、总磷124g t-1、挥发性有机物335 kg t-1;品种产污系数为化学需氧量1.73×106g t-1、氨氮499g t-1、总氮1.43×103g t-1、总磷429g t-1、挥发性有机物748kg t-1。通过对两家企业产污系数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发现原辅料的使用与投用量、有机溶剂和设备的使用不同是导致产污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兽药厂在研发抗菌药物产品时,如果没有采用临床致病菌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产品既便符合兽药典的标准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但因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在临床应用时,这一合格产品往往又是无效产品,作对此开展了多年的综合技术科研攻关,现成果已具有实施的可行性,此配套成果的普及将会给各兽药厂生产高敏畅销抗菌药物产品提供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5.
以100mM Na2CO3(pH 10.5)对羊草幼苗进行碱胁迫处理,利用DDRT-PCR技术比较了其在Na2CO3处理48h后和以双蒸水(pH 7.0)作为对照处理的基因表达差异,共分离到2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其中有14个(9个在根中,5个在叶中)为在Na2CO3胁迫下上调表达的基因(编号为SIGL1~14--Sodium carbonate InducedGene in Leymus chinensis 1~14),8个(5个在根中,3个在叶中)下调表达基因(编号SIGL15~22).对SIGL1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证明其为完全受Na2CO3诱导在羊草根中表达,克隆并测序分析表明SIGL1共计466bp,经查询在GenBank中没有与SIGL1同源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96.
牧草在适宜时期刈割,可确保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达到最优组合。本研究通过对甘引1号黑麦(Secale cereale‘Ganyin No.1')在天祝县高寒区不同生育期株高、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指标的测定,确定其最佳刈割期。结果表明,甘引1号黑麦株高、干草产量及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生育期推移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粗蛋白产量先增后减。从拔节到抽穗期,甘引1号黑麦生长速度最快,开花期和乳熟期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虽然开花期干草产量不及乳熟期,但其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16t·hm-2。经隶属函数法分析4个刈割期综合评价值为抽穗期开花期孕穗期乳熟期,因此选择抽穗期至开花期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7.
采用维生素C(Vc,以Vc磷酸酯为Vc源)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3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喂养体质量(42.4±5.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以不添加Vc的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探讨vc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当Vc添加量为150~200mg/kg时,草鱼生长性能最佳:随Vc添加量增加,肌肉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耐折力呈增加趋势;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Vc添加量为150mg/kg及以上水平时,各实验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到300mg/kg后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的Vc添加量为150mg/kg饲料.  相似文献   
98.
针对长白山区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措施:遵照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通过补植珍贵树种、低质低产林改造、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等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和龄组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9.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 10个自然种群和1个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用10个引物从广西火桐总DNA中共扩增出6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1条。自然种群中以维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三叠岭瀑布种群最低。自然种群的总遗传变异Ht为0.281 5,种群内遗传变异HS为0.076 4,种群间遗传变异为0.205 1,基因流为0.183 2。迁地保护种群的HEt和HES均为0.118 8。自然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731 9),种群间变异占主导地位。合并后的自然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R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高于迁地保护种群,分别为85.00%和31.67%、0.284 1和0.118 8、0.428 5和0.175 7。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火桐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未能涵盖整个种群。建议从多个自然种群中收集种子,尽可能多的采集样本,分区育苗种植,以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0.
云南松松小蠹是一类严重危害云南松的蛀干害虫,为研究其致死特性,笔者在云南省蠹害发生地区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0以及DPS7.05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蠹害致死云南松胸径越大蠹害发生越轻微,两者呈现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3,P=0.037;林木郁闭度、树高、冠幅与蠹害致死率不相关。无论是云南松纯林,还是混交林,甚至二者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成虫数量、松小蠹幼虫数量、每一母坑道对应幼虫数量均差异性不显著。云南松蠹害纯林、混交林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间纵坑道数量、横坑道数量间差异性均不显著;纯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中部显著多于下部;混交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及下部。纯林及混交林蠹害致死木横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小于中部及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