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6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940篇
林业   729篇
农学   655篇
基础科学   544篇
  1154篇
综合类   5097篇
农作物   667篇
水产渔业   548篇
畜牧兽医   1406篇
园艺   710篇
植物保护   41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883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754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7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克隆玉米蔗糖转运蛋白基因ZmSUT4,并明确其组织表达特性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UT4基因响应低温胁迫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幼苗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其ZmSUT4基因,分析其生物学信息,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及低温胁迫(4℃)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的ZmSUT4基因(GenBank登录号MK541991)全长为162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53.36 kD,理论等电点(pI)8.84,具有12个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膜上,既属于易化扩散载体(MFS)家族成员,也属于蔗糖/H+共转运体(GPH)超家族成员,其中第25~447位氨基酸是MFS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第17~484位氨基酸是GPH超家族成员的蔗糖运转子保守结构域GPH-sucrose.ZmSUT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单子叶植物SUT4蛋白同源性较高,为86%~96%,聚集在同一分支上;与双子叶植物SUT4蛋白同源性较低,为62%~65%,说明该类蛋白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ZmSUT4基因在玉米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以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茎中的表达量最低.低温胁迫下,ZmSUT4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模式不同,根和叶中ZmSUT4基因表达量均在胁迫24 h达最大值,分别是低温胁迫前(0 h)表达量的2.21和2.62倍,茎中的ZmSUT4基因表达量在胁迫6 h达最大值,是低温胁迫前表达量的3.01倍.[结论]ZmSUT4基因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推测其是调控玉米响应低温胁迫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92.
为实现篱架式栽培的食用葡萄自动化采摘,设计了一种关节型四自由度(4-DOF)机械臂,并利用DH参数法建立机械臂的连杆坐标系。通过MatLab里的Robotics Toolbox建立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对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进行仿真,对末端执行器走直线轨迹进行了轨迹规划。利用ADAMS建立机械臂的虚拟样机,将轨迹规划仿真数据作为驱动,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得夹持2kg葡萄时腰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所需驱动力矩分别为95、52、48、12N·m,从而为采摘机械臂的物理样机制造与采摘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开展长豇豆品种区域试验,为筛选适宜广西沿海地区种植的优良长豇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沿海地区合浦县对12个长豇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及耐贮藏性等指标.[结果]农丰1号、农丰3号和金帅等8个长豇豆品种的单荚长在50.00~70.00 cm、单荚重在20.00~35.00 g、豆荚颜色绿白色、外观顺直且无鼓籽和鼠尾,单株荚数较多,符合外销要求;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裕丰8号6个品种的平均鲜荚总产量高于对照(金豆一号),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农丰1号的总产量最高,为45093.36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20.18%(P<0.01,下同);抗优009号的前期平均产量最高,为25014.40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6.84%,丰成18号的前期平均产量(24813.15 kg/ha)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15.90%;各品种主要病害田间发病较轻,抗性差异不明显;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对照6个品种嫩荚中种子所占比例小,荚壁厚、失水较慢,属于更耐贮藏长豇豆品种.[结论]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金豆一号等长豇豆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广西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的前期产量及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佳,可作为广西沿海地区早春早熟栽培品种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4.
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基础养分的影响。以稻麦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基础养分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短期内(<2年)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其中活性有机碳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程度要高于总有机碳。低秸秆还田量(RS <3750 kg hm^-2和WS <3000 kg hm^-2)对土壤基础养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而全量秸秆还田(RS 3000~6000 kg hm^-2和WS 3750~7000 kg hm^-2)能够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对于不同耕作措施而言,旋耕或翻耕措施均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此外,旋耕显著提高全氮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翻耕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稻麦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旋耕或者翻耕措施能够增加土壤基础养分含量,达到土壤地力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四川柑橘适宜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四川省和我国主要水果产品之一。以气候为主的环境变化,对作物空间布局产生了显著影响。为合理优化柑橘生产空间,本研究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构建柑橘适宜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测模型精度,刀切法(Jackknife)筛选主导环境变量;采用ArcGIS技术对比1980年、2010年四川柑橘适宜区分布,揭示近30 a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柑橘适宜区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川柑橘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变量主要体现为以光、热、水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变量。近30 a四川省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了柑橘种植适宜区的时空变化。1980—2010年柑橘种植适宜性空间格局呈现出2个变化特征,一是高适宜区呈整体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区与川东北地区过渡地区;中适宜区界线向东南方迁移。二是适宜性级别呈现出逐级调整,低、中适宜区的等级调整变化明显。2010年高适宜区面积约为4.22万km2,中适宜区4.19万km2,低适宜区4.4万km2,大部分地区为不适宜区。以高适宜区为参照,通过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可增加在川南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南部的柑橘生产布局。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合理确定了柑橘适宜性面积及分布,为柑橘空间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熵模型在对物种分布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时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对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对于不同区域和作物应选取合适的环境变量、空间尺度和物种采样位置,减少系统累计误差,提高作物气候适宜区划定精度。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干旱和重金属双重胁迫对土壤-小麦-蚜虫系统内Cd转移规律的影响,为小麦蚜虫的生态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Cd含量(100 mg?kg-1、200 mg?kg-1)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无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下小麦根茎叶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及干旱单一胁迫均对小麦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造成了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根部及叶部的Cd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小麦茎部及蚜虫体内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相同胁迫条件下, Cd在小麦中的积累分布为根茎叶。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大,小麦根部Cd含量及土壤-根转移系数降低,茎部Cd含量及根-茎转移系数升高,麦长管蚜Cd含量在土壤Cd含量100mg?kg-1下高于土壤Cd含量200 mg?kg-1;中度干旱胁迫增加了麦长管蚜体内Cd累积量,而重度干旱胁迫则降低了其体内Cd累积量。叶-蚜虫的Cd转移系数明显大于土壤-根、根-茎和茎-叶转移系数且大于1,说明Cd在麦长管蚜体内产生了生物富集作用。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促进了Cd从土壤向小麦茎部转移和根部Cd累积,但抑制了Cd从根部到茎部转移和茎部Cd累积;中度干旱胁迫促进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而重度干旱胁迫抑制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7.
以新疆受不同程度干扰土壤的盐分及离子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人类干扰对土壤盐分和离子的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深;无论何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土壤中Cl-和Na+均为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其含量均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逐渐增大,其中Cl-含量变化最显著,其在中、重度人为干扰区比无人干扰区分别增加了67%和234%,Na+分别增加34%和86%;土壤盐分含量与Cl-含量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加深分别增大51%和77%;离子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为重度人为干扰区的Cl-和Na+,达到0.98;土壤盐分与Cl-、Na+、SO42-的空间分布对应度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增大,其中与Cl-对应度最高,在无、中、重度分别达到53%、66%、89%,Cl-与Na+在重度人为干扰区对应度达到96%。综上,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从而使土壤所受干扰方式(灌溉、翻耕)与频率有差异,导致土壤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盐分和离子变化情况各异,因此对新疆干旱地区的土壤盐渍化修复时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精确改良。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不同烤烟种植制度对贵州山地黄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贵州省植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10年(2008~2017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烤烟-冬闲-烤烟连作(NR)与烤烟-冬闲-玉米轮作(R)两种种植制度对该地区黄壤农田养分、容重、孔隙度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NR处理相比,R处理能够减缓土壤中氮、磷、钾全量和速效形态养分含量的累积强度,减少土壤有机碳的损失,缓解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稳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构成,但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无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推荐在黄壤农田中采用烤烟-冬闲-玉米轮作制度,以促进其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同时也为贵州山地烤烟种植制度下的施肥管理及养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综合防治,以确保更好地治理森林病虫害,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我国林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特性,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建设提供基础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