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7篇 |
免费 | 751篇 |
国内免费 | 11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39篇 |
农学 | 822篇 |
基础科学 | 524篇 |
1260篇 | |
综合类 | 6491篇 |
农作物 | 1183篇 |
水产渔业 | 482篇 |
畜牧兽医 | 1814篇 |
园艺 | 896篇 |
植物保护 | 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607篇 |
2021年 | 634篇 |
2020年 | 570篇 |
2019年 | 492篇 |
2018年 | 356篇 |
2017年 | 612篇 |
2016年 | 425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685篇 |
2013年 | 816篇 |
2012年 | 1150篇 |
2011年 | 1150篇 |
2010年 | 992篇 |
2009年 | 940篇 |
2008年 | 923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728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374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362篇 |
2001年 | 329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银杏防御素,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提供安全、环保、高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试验选择断奶后体重约为7 kg的“杜×长×大”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银杏防御素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末重提高了8.92%(P <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降低了7.27%(P <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13.03%(P <0.05)、12.27%(P <0.05)、7.89%(P >0.05),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9.97%(P <0.05)和14.97%(P <0.05),血液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了8.25%(P >0.05),血液白细胞介素2含量提高了15.25%(P <0.01).由此可见,银杏防御素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72.
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空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与肠道健康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空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与肠道健康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28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照体重、性别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添加1.00%谷氨酰胺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仔猪.在仔猪断奶后第10天和第30天,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采集新鲜粪便样本,然后选择1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进行屠宰,取空肠,刮取黏膜.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在断奶后第10天,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酰胺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分别显著提高了19.05%、9.06%、4.77%和7.02%(P<0.05),大多数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在断奶后第30天,谷氨酰胺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分别显著提高了5.90%、2.80%和6.43% (P <0.05).在断奶后第10天和第30天,谷氨酰胺组仔猪空肠刷状缘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09%(P<0.05)和5.98% (P >0.05).谷氨酰胺组空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丙酮酸激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断奶后第10天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0.00%和30.00% (P >0.05);在断奶后第30天比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了42.22%和44.52% (P <0.05).在断奶后第10天和第30天,谷氨酰胺组空肠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00% (P >0.05)和22.38% (P <0.05).以上结果提示,谷氨酰胺通过提高空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调控与肠道健康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73.
为原核表达牛疙瘩皮肤病病毒(LDSV) ORF132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采用PCR扩增LSDV的ORF132基因,将其亚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LSDV-ORF13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SDV的ORF132与Neethling vaccine LW1959株LW132、NI-2490株LSDV132和NW-LW株LD132的相应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100%和94.4%,与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相应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20.7 %~36%.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GEX-LSDV-ORF 132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重组蛋白大小约为48.95ku,并且与特异性抗体具有抗原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查2009-2010年云南部分猪场对猪主要传染病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本试验主要通过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血清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抗体阳性率为84.33%(1211/1436);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抗体阳性率为74.84%(803/1073);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抗体阳性率为0.00%(0/80);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阳性率为62.26%(287/461);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抗体阳性率为54.25%(83/153);日本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为63.33%(76/120)。提高PRRSV、PRV、PPV和乙脑疫苗的使用效果是云南省内猪场解决母猪流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为建立锦鲤疱疹病毒(KHV)多靶基因PCR检测方法,本实验将KHV接种鲤鱼鳍条细胞,收获病变细胞悬液,提取DNA,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KHV基因序列及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推荐的基因(ORF7),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针对胸苷激酶基因(TK)、聚合酶基因(Sph)和ORF7基因进行PCR检测.通过优化后的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3对引物能够分别特异性扩增出409bp、292 bp和484bp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对TK基因检测的敏感性高于Sph和ORF7基因,其最低检测量为1.9×106copies/μL;采用优化的3个PCR方法对8个有临床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其中3份样品的3个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因此,本研究选取的3个基因均可用于KHV的检测及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76.
为有效保全苜蓿草颗粒贮藏过程中维生素及营养品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草颗粒为研究材料,研究贮藏时间(0,60,120,180,240 d,冷冻240 d)与蒙药黄芩(0%,0.5%,1.0%,1.5%)对其维生素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与其他添加量相比,添加1.5%黄芩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5、维生素C和α-维生素E含量。贮藏60 d及以上显著降低了苜蓿草颗粒维生素B1、维生素B3、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贮藏120 d时苜蓿草颗粒DM含量趋于稳定;苜蓿草颗粒贮藏180 d后其CP含量显著降低;贮藏0~180 d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草颗粒NDF和ADF含量显著升高。与常温贮藏240 d相比,冷冻贮藏相同时间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5、α-维生素E和OM含量,显著降低DM、NDF和ADF含量。因此,1.5%黄芩添加剂有利于保存苜蓿草颗粒维生素含量,且常温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0天。 相似文献
77.
Andre Shih DVM DACVA Sheilah Robertson BVMS PhD DACVA DECVAA Alessio Vigani MV Anderson Da Cunha DVM MS Luisito Pablo DVM MS DACVA Carsten Bandt DVM DACVECC 《Journal of Veterinary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2010,20(3):313-318
Objective –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n oscillometric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device as a predictor of invasive direct blood pressure in healthy anesthetized hypotensive and normotensive dogs. Design –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Setting –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Animals – Eight crossbred adult dogs. Interventions – Anesthesia was induced with propofol and maintained with isoflurane. A catheter was placed in the dorsal pedal artery to record systolic, mean, and diastolic arterial blood pressures (aSAP, aMAP, and aDAP, respectively). The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device cuff was placed around the contralateral front limb to record noninvasive systolic, mean,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nSAP, nMAP, and nDAP). Two states of blood pressure (BP) were studied: baseline state was established by keeping end‐tidal isoflurane concentration at 1.2±0.1%. The hypotensive state was achieved by maintaining the same isoflurane concentration while withdrawing approximately 40% of the animal's blood volume until aMAP was stable at approximately 40 mm Hg.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blood was returned to the animal and it was allowed to recover from anesthesia.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 Agreement between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BP measurements was determined by the Bland‐Altman method. The SAP and MAP but not DAP bia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each BP state. Normotensive absolute biases (mean [SD]) for SAP, MAP, and DAP were ?14.7 mm Hg (15.5 mm Hg), ?16.4 mm Hg (12.1 mm Hg), and ?14.1 mm Hg (15.8 mm Hg), respectively. Absolute biases during the hypotensive state for SAP, MAP, and DAP were ?32 mm Hg (22.6 mm Hg), ?24.2 mm Hg (19.5 mm Hg), and ?16.8 mm Hg (17.2 mm Hg),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 The oscillometric device was not reliably predictive of intra‐arterial BP during hypotens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78.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NIDRS)快速定量分析饲料添加剂L-赖氨酸硫酸盐中L-赖氨酸含量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L-赖氨酸硫酸盐添加剂76个,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中的L-赖氨酸含量进行化学赋值;用光栅型近红外光谱仪扫描L-赖氨酸硫酸盐样品,获取了不同物理状态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依据L-赖氨酸含量将样品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运用适当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算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L-赖氨酸硫酸盐的近红外定标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全波长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烘干、60目粉碎后的样品结合CARS算法建立的定标模型最优,定标集校正决定系数(R2C)为0.95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510,交互验证标准偏差(SECV)为0.659;验证集预测决定系数(R2P)为0.952,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554,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3.83。由此可见,NIDRS定量分析L-赖氨酸硫酸盐具有一定可行性,对于丰富我国氨基酸盐及其他氨基酸制品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0.
炎症是一种机体对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适度的或可控的炎症对于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以及受损组织的修复是必需的,然而过度的或不可控的炎症往往会导致病理性炎症反应发生,大大提高了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多不饱脂肪酸代谢生成的脂质调控介质对炎症的启动、发展以及消退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了解多不和脂肪酸的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对于通过饲粮营养途径控制疾病发生以及改善人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途径,并就其代谢产物对炎症反应的调节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