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3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林业   2088篇
农学   2684篇
基础科学   1542篇
  2880篇
综合类   4589篇
农作物   870篇
水产渔业   698篇
畜牧兽医   2369篇
园艺   494篇
植物保护   96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693篇
  2020年   616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631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763篇
  2013年   903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933篇
  2006年   924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461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338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注水肉"监管存在判定标准单一的问题,亟须建立畜禽肉监管技术体系。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消费理念引导"和"市场行为约束"理念,提出以"正常为主"为判定原则,从畜禽宰前管理、屠宰及市场监管多环节入手,通过畜禽行为学、组织形态学、正常肉敏感指标范围、近红外等特征图谱,以及畜禽肉水分限量等指标,提出了构建"注水肉"监管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3.
基于对美国《动物卫生保护法》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其立法宗旨,动物疫病预防、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国内流行病控制消灭等制度框架,以及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调运监管制度、动物卫生实验室体系、兽医认证计划、监督执法制度、经费预算方式等保障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立法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以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18)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为确诊金标准,对353份临床牛、羊和猪血清样品进行确诊,然后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和抗体检测试纸条,对该353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诊断制品在布鲁氏菌病初筛中的差异。经统计分析发现,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7.88%(323/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86;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敏感性为100%(23/23),特异性为99.39%(328/330),与确诊结果间的Kappa值为0.95,两种方法的重复性试验结果均一致。试验结果证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和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都能满足布鲁氏菌病初筛的需求;由于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的储存、运输和操作的便捷性,在部分地区或特殊环境下可替代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用于布鲁氏菌病初筛。  相似文献   
75.
非洲猪瘟(ASF)1957年首次扩散到欧洲,2014年再次从高加索地区传入,并迅速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蔓延,至2018年4月已扩散至欧盟8个成员国,且逐渐呈现地方性流行态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欧洲国家的ASF扩散史,综述了病毒在欧盟国家扩散的主要途径,梳理了欧盟的ASF防控法规和措施,并对我国ASF防控提出了建议,以期为ASF防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模式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发生规律的影响,2023年在山东省大豆单作田中进行诱捕效果试验,筛选诱捕效果最好的诱捕器对黄淮海地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个省6个市不同种植模式下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风叶型诱捕器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最佳。在大豆单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8月中旬,此时大豆正值盛花-始荚期。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与大豆单作田的无明显差异,但点蜂缘蝽发生数量及高峰期发生时间可能与杀虫剂的施用时间和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Agar is widely applied across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owing to its various bioactive functio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gar biosynthesis in commercial seaweed 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the activities of four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the agar biosynthesis were detected, and phosphoglucomutase (PGM) was confirmed 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gar accumulation. Three genes of PGM (GlPGM1, GlPGM2 and GlPGM3)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G. lemaneiformis genome.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alysis validated that GlPGM1 was located in the chloroplast and GlPGM3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stributed in the organelles. Both the GlPGM1 and GlPGM3 protein levels showed a remarkable consistency with the agar variations, and GlPGM3 may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iso)floridoside, floridean starch and agar synthe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PGM inhibitor, the agar and floridean starch contents and the activities of floridean starch synthas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roducts identified in the Calvin cycle,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the 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 and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were depressed; however, lipids, phenolic acids and the intermediate metabolites, fructose-1,6-phosphate were upregulated. These findings reveal the essential role of PGM in regulating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agar and other carbohydrates in G. lemaneiformis, providing a guide for the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agar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78.
拮抗茄子黄萎病菌土壤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的生防价值,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与汉中地区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154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ZX-10-4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有17株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且抑菌活性稳定,其中菌株ZX-10-4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达90.15%;活性菌株ZX-10-4发酵原液对茄子黄萎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00%和60.33%,稀释5倍液的防效也在50%以上。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菌株ZX-10-4为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的近似种。  相似文献   
79.
两个玉米自交系对纹枯病的抗病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是开展玉米抗病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本试验以西南地区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R08与18-599R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R.solani菌丝融合群AG1-IA,对成株期玉米进行了抗性鉴定,并对病原菌诱导后苗期玉米叶片上的活性氧(ROS)、抗病相关基因(PR1、ZmDREB2A、ZmERF3和WIP1)表达及细胞坏死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R08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而18-599R为高感材料;受R.solani侵染后,玉米叶片ROS的积累在R08中较18-599R多;两个自交系中基因表达量及表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R08叶片出现显著的细胞坏死反应,而18-599R相对较轻。本研究表明两个自交系对R.solani的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抗病反应的时间和强度上,这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纹枯病抗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索精异丙甲草胺在小麦田的应用技术,室内研究了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安全性,对安全剂进行筛选,并对安全剂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及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对4种安全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解草酮0.5、5g/kg种子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的药害,解草啶、二氯丙烯胺、苯叉酰胺在低剂量下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精异丙甲草胺药害,但高剂量无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解草酮0.5~4g/kg种子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精异丙甲草胺150~600g/hm2(有效成分含量)造成的小麦药害,缓解率均在20%以上,其中1g/kg解草酮种子处理缓解效果最好,提高小麦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可达4倍以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解草酮1g/kg种子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出苗期(播后4~6d)GSTs比活力,而GSH含量与对照相当或降低。表明解草酮可能通过提高小麦GSTs活力来增强GSH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轭合代谢作用,而非通过增加GSH含量来提升精异丙甲草胺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