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河北省蔬菜运销燃油费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燃油费用在蔬菜运销中的比重与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输距离越远,比重越大。通过调查,每车次(35 t)蔬菜运输 1 200 km,燃油费用约占运销总成本的50 %。长途蔬菜运输商可以采取选择距离较短的运输路线、使用载重量大的车辆、采用冷链运输等措施降低运销成本。  相似文献   
82.
课题研究北京常用园林乔木的耗水量和耗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其耗水的主要因素。针对筛选出的5种常用园林乔木进行了试验,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和小型气象站测定乔木边材茎流速率。不同的灌溉处理显示出了不同的水分需求量。试验结果显示了乔木茎流当日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灌溉量对乔木茎流的影响。湿度、降水量、气温以及风速等气象因素对茎流具有较大的影响。植物病虫害对乔木耗水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工作的分析, 对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于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的典型模型和方法, 并对城市森林布局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基于“绿化空间辐射占有量”城市绿化空间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城市居民绿化需求特性、城市森林特点、城市绿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绿化空间辐射占有量(ROGS)的概念,并阐明了其内涵与表述方法。    相似文献   
85.
城市植源性污染及其对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颖  王成  郄光发  李伟 《林业科学》2008,44(4):151-15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6.
以福州植物园和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游客为对象,借鉴POMS心境量表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公园享用方式对游客心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享用公园频率越高和距离公园越近游客的POMS指数值越低,其心境状况越好;春、秋两季游客享用公园时心境相对较好,12:00-14:00和18:00以后入园游客的心境状况相对较差,游客保持良好心境...  相似文献   
87.
郄文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57-10457,10460
在分析畜禽排泄物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饲料处理及排泄物处理等一系列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8.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耕地质量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影响,决定了耕地质量的外在表现,客观地确定耕地自然质量,对耕地分等定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已有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提出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吉林省九台市耕地自然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步长为1 000次训练,自动生成13个类别,在13个类别基础上按照九台市的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作物的产量比系数,进行了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根据评价分值的大小分为3等,其中质量等级Ⅰ级占全市耕地面积42.13%,Ⅱ级占全市耕地面积30.40%,Ⅲ级占全市耕地面积27.47%。评价结果与《九台市耕地质量更新成果》比较,图斑重合率为80.78%,面积重合率为79.42%。2种评价方法可能出现差异的原因:该文评价方法增加了坡度因子,且《九台市耕地质量更新成果》采用的是全省统一的指标权重;2种方法对于一些定性描述指标均通过信息赋权值法进行量化,而2种方法中量化方法不同,赋值不同。该方法将自组织神经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有效地集成影响耕地质量相关的土壤及土壤环境信息,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没有教师信号时自动连接权值向着更利于竞争方向调整,通过度量评价单元的相似程度,使类间差异最大而类内差异最小,逐步将评价单元划分类别。根据每个类别中图斑自然质量指数的大小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假设计算区域的上空面和二侧面为自由边界,地面和建筑物的各面为壁函数的边界,计算网格为36×30×27,构造10m×10m×10m建筑数值风洞,采用k-ε湍流模型,对该数值风洞进行了风绕流数值计算。得到了建筑表面压力分布及建筑周围速度矢量图,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数值风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高速路林带对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的屏障作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测定京石、京津塘和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两侧植物枝叶和路边土壤Pb、Cd、Cu、Cr含量,研究4种重金属元素在高速公路两侧的扩散特征以及车流量大小与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b是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高速公路两侧树木器官和不同土层Pb含量均随距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Cu含量与距离高速公路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但变化情况因道路而异,且受车辆类型影响较大.而Cd、Cr含量和林带状况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高速公路沿线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与车流量大小密切相关,对于日均车流6万辆的公路而言,高速公路两侧80 m范围是重金属污染最集中的扩散区域;而40~60 m的毛白杨林带(高度≥10 m)对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5万~8万辆)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吸收屏障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公路沿线防护林带配置策略和宽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林带防护功能和沿线农业生产食品安全角度,提出从路基向外,按照养护带、自然带和缓冲带3种土地利用类型配置防护林带,并分别提出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