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2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1319篇
林业   945篇
农学   953篇
基础科学   650篇
  1493篇
综合类   5943篇
农作物   865篇
水产渔业   726篇
畜牧兽医   2041篇
园艺   1013篇
植物保护   65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012篇
  2010年   979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829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从力学、运动学、材料学、工艺学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秦陵铜车马典型构件──车轮和轴的性能结构。结果表明,秦代在机械工程方面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2.
棕榈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造景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棕榈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园林美学特征入手对其造景功能、景观构成等进行探讨,认为棕榈植物的造景艺术要把握本身固有的自然整形、质感特有性和鲜明的个性,即充分利用其高度自然整形的园林特征,运用对比为主的手法,考虑质感的差异,表现羽状类型植株的幽雅清奇,掌状类型植株的雄浑劲健以及棕榈植物群体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993.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 0 0 1年 8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人工草地和沙棘灌木林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 I- 1 6 0 0稳态气孔计同时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 :百里香和沙棘的蒸腾速率都无午休现象 ,百里香蒸腾速率峰值出现在下午 1 6 :0 0 ;沙棘在 1 2 :0 0~ 1 6 :0 0时间段内都呈较高的蒸腾速率 ,两者都为单峰型。达乌里胡枝子、糙隐子草和沙打旺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则呈不明显的双峰型。以上 5种植物日蒸腾速率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百里香 >达乌里胡枝子 >沙棘 >糙隐子草 >沙打旺。在连续 3年干旱和人为原因致使沙棘灌木林长势不好的情况下 ,单位面积 (1 m× 1 m )沙打旺人工草地日蒸腾累计失水量最大 ,为 75 70 .5 g,百里香群落居中 ,为 2 0 71 .4 g,沙棘灌木林最小 ,为 1 1 6 9.8g  相似文献   
994.
稀土细胞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稀土农用给中国农业带来丰厚回报,但稀土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中外科学家的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稀土细胞毒理学角度概述了稀土在细胞内定位,稀土对细胞膜、细胞器、细胞遗传物质及细胞信使物质的毒理效应,并对稀土细胞毒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稀土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体内O2^-和H2O2积累、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变化和叶绿素(chl)光氧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Ⅲ)可降低大豆幼苗体内的O2^-和H2O2含量、提高AsA—POD的活性,从而减轻光氧化作用对大豆幼苗chl的降解及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7.
甜玉米填闲减缓菜田土壤硝酸盐淋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菜田氮肥的利用率,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在中德合作项目东北旺试验田(土壤类型为潮土),三年(1999~2001)9季蔬菜长期传统施氮灌水与推荐施氮灌水处理的地力基础上,于高温多雨的夏季选择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以休闲处理作对照,研究甜玉米在土壤硝态氮淋溶关键期对土壤残留硝态氮素分布及对后茬蔬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玉米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吸收氮素能力强,吸氮量可达205.6~246.1 kg/hm2;与休闲处理相比,种植甜玉米能有效的吸收0~60 cm土壤中残留氮素,实现了土壤残留氮素的再利用。0~180 cm剖面中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效阻抑了氮素向土壤深层的淋洗。甜玉米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产量,穗净鲜重达9.2~10.2 t/hm2。后茬作物菠菜收获后未被利用的氮素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浅层;甜玉米处理与休闲处理相比未显著影响后季菠菜的生长,产量达18.4~20.7 t/hm2。该研究表明:甜玉米是较为理想的填闲作物。  相似文献   
998.
基于TM影像的升金湖湿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升金湖湿地生态安全(PSR)模型,并探讨其驱动力,为进一步开展升金湖湿地保护及其恢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用1986,2003,2011年的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进行分析。[结果]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大,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幅较显著;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类型呈多样性发展;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数增加,将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片断化越严重,也会影响到湿地的调蓄能力,改变整个湿地的水文情势,减弱湿地的生态效益;另外,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湿地生态安全指数趋于逐年下降状态,湿地生态安全形式处于预警状态,形势不容乐观。[结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围垦等活动的加剧,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的改造导致了自然湿地面积相对减少,升金湖湿地生态功能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成为湿地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9.
烧荒,是指人为地点燃田野上的牧草,使其成片焚烧。鉴于烧荒的危害性大,且在农村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沂蒙山区的实际,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解决烧荒问题提供一点借鉴。 就沂蒙山区来说,烧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4种。(1)农民在野外上坟烧香燃纸时引起的烧荒,约占总烧荒数的40%;(2)农民在田头焚烧庄稼秸秆时引起的烧荒,约占25%;(3)有些少年在野外点火取乐时引起烧荒,约占15%;(4)农民在野外劳动或  相似文献   
1000.
龙须草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从当前开发利用的现状出发,对龙须草的开发前景和潜力进行了预测,并就如何扶持龙须草生产提出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