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基于新型增效剂与杀虫剂协同使用,研究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方法】 选取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做为施药器械,并以2种代表性杀虫剂的田间适宜用药量作为减药基线,对比分析3种新型增效剂协同使用减药处理(0%、-15%、-30%)下的玉米螟田间防效。【结果】 添加增效剂在减药15%水平及减药30%水平下药后28 d防效最佳的是激健,防效达80.06%~92.17%。20%氯虫苯甲酰胺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辉丰,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13.80%;杀虫剂34%乙多 甲氧虫与增效剂配合施用处理下增效效果最好的是欧克森,增效较不添加增效剂最高达2.77%。其中34%乙多 甲氧虫CS35.0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防效最高,药后28 d防效为98.28%;其次34%乙多 甲氧虫29.75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欧克森增效剂30.00 mL/667m2药后28 d防效是92.47%;防效最差的是34%多乙 甲氧虫CS24.50 mL/667m2+迈道飞防助剂15.00 mL/667m2+辉丰增效剂10.00 mL/667m2,其药后28 d防效为53.92%。【结论】 添加新型增效剂,实现减施30%是完全可行的,但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农药种类及性质等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评价玉米抗虫(玉米螟)品种,为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第一代玉米螟和第二代玉米螟的田间百株落卵量、百株幼虫量、百秆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等指标,评价新疆47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抗螟性差异。【结果】供试主栽玉米品种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6W2T118的田间为害最轻、抗虫能力最佳,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25头/百株、90 cm/百株、20%,其次分别是华美1号、DK517、九圣禾692抗螟性较好,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依次为40头/百株、265 cm/百株、40%,50头/百株、245 cm/百株、40%,60头/百株、250 cm/百株、45%。五谷310、KWS6333、富友968、宁玉525等品种抗螟性一般。金庆202则为害最为严重、抗虫水平最低,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195头/百株、875 cm/百株、90%。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的抗螟性整体较差。【结论】参试的47个品种中16W2T118、DK517、九圣禾692、华美1号等品种抗虫综合表现较优,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抗虫水平较差,生产上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避免种植抗螟较差的品种,可较好的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增效剂与除草剂协同使用,研究筛选化学防治豚草与三裂叶豚草的减施增效技术过程中施用的最佳药剂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2种除草剂的田间适宜用药量作为减药基线,对比分析2种增效剂在减药15%、30%和50%水平下协同使用处理下豚草与三裂叶豚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防治三裂叶豚草与普通豚草时,添加增效剂在减药15%、30%和50%水平下药后45或78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整体较好的是激健,防效分别为64.23%~98.84%和65.37%~98.09%。2种除草剂在田间适宜用药量处理下药后45 d或78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24%、97.59%和100.00%、97.69%,在减药15%、30%水平下与增效剂激健协同施用处理的株防效分别为87.70%~98.65%和88.77%~97.96%,与田间适宜用药量的株防效相当,分别相差0.59%~11.54%和0.27%~11.23%;在减药50%水平下与增效剂激健协同施用处理的株防效分别为54.30%~67.00%和55.63%~67.14%,低于田间适宜用药量的株防效,分别相差30.59%~44.94%和30.55%~44.37%。【结论】21%氯氨吡啶酸AS 17.50 mL/667m2、75%苯嘧·草甘膦WG 42.00 mL/667m2,合理添加增效剂可有效控制5月约6叶期株高为23 cm左右的三裂叶豚草和6月约8叶期株高为12 cm左右的豚草的发生与为害,减施30%可行,不同增效剂之间的增效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增效剂推荐使用激健15.00 mL/667m2,其次青皮桔油15.00 mL/667m2。  相似文献   
14.
A new resveratrol trimer, malaysianol A (1), five known resveratrol oligomers: laevifonol (2), ampelopsin E (3), α-viniferin (4), ε-viniferin (5), diptoindonesin A (6), and bergenin (7)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cetone extract of the stem bark of Dryobalanops aromatica by combination of vacuum and radial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oscopic evidence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shed data.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tested against several cell lines in which compound 4 was found to inhibit strongly the growth of HL-60 cell li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为研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化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 10 种药剂在田间喷施后对其防治效果。【结果】34% 乙多·甲氧虫 48 mL/667 m2、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 与0.05% 有机硅助剂 15 mL/667 m2 组合、 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50 mL/667 m2 与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7 mL/667 m2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 在药后 14 d,其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4.59%、93.10%、90.97%、91.29%。【结论】生产上使用34% 乙多·甲氧虫SC 48 mL/667m2或6% 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7m2 与 0.05% 有机硅助剂15 mL/667m2 组合交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新疆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为玉米抗茎腐病遗传育种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对6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水平鉴定,鉴定及评价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镰孢茎腐病水平。【结果】 62份种质资源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达到高抗(HR)7份,占比11.29%,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5份、18份、5份和27份,依次占比8%、29%、8%和24%。100份种质资源抗镰孢茎腐病鉴定与评价则筛选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14份、16份、37份、15份和18份。病株率与株高、穗长、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杆穗粗的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基础。而干穗重、粒重、百粒重与病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病株率对产量指标具有极大的影响。21KBL054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受影响程度较小,分别推迟2、2和4 d,21KBL096受影响程度严重,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则分别推迟13、12和8 d。21KBL058病株平均株高(224.80cm)、穗位(83.09 cm)较对照相比分别增长(22.15%、51.76%),而处于同一抗性水平的21KBL045病株平均株高、穗位为186.50和72.64 cm,较对照相比增幅仅为(-0.40%、3.04%)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 筛选出21KBL096、21KBL030、21KBL033等优异抗病性且田间性状稳定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特有天敌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和利用前景。本文于2019年5—9月采用扫网法,对北疆地区麦田、玉米田、苜蓿田、棉花田、农田防护林以及果园等6种典型生境的瓢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瓢虫标本5501号,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23种,其中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28.52%)、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mpunctata(20.21%)以及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Stethoruspunctillum(16.51%)三种为优势种群;不同生境瓢虫群落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动态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苜蓿田个体数量分布最多(262号/样地/次)、种类也最为丰富(20种),棉花田个体数量(48号/样地/次)及物种数(4种)最为稀少;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为8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5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6月上半月。各生境中,防护林多样性指数(0.62)、丰富度指数(2.06)、均匀度指数(0.72)在整个生长期中维持着最高的水平,其次是苜蓿田生境的多样性水平较高(0.55、2.35、0.49),而棉花田生境多样性指数(0.21)、丰富度指数(0.46)和均匀度指数(0.57)平均水平最低,但优势度指数(0.70)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群落相似性系数在不同生境之间属于中等相似(0.5≤q≤0.75)。不同月份间相似性程度较高,28个不同月份组中,8月下半月与9月上半月间的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94),共同种有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等15种,其他月份间属于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个体数和类群数较为丰富,不同月份间分布相对均匀,自然控制能力较强,尤其是防护林和苜蓿田生境,应加强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资源,为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备选基因RNA干扰后的致死效果评价,筛选出高效致死基因。【方法】通过在赤拟谷盗中已的报导和相似性搜索获得马铃薯甲虫致死基因Ldpp1alpha-96aLdRpt3Ldalpha snapLdSrp54kLdRpn6LdRopLdGawkyLdshiLdcactLdinr-a,以及阳性对照基因LdATPaseALdATPaseE,构建dsRNA表达载体,经饲喂马铃薯甲虫二龄幼虫不同浓度的dsRNA,分析对幼虫的20%取食剂量AD20、化蛹中量PD50和幼虫7 d致死中量LD50 ,经分析和评估,筛选出高效致死基因。【结果】12个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 AD20 在1.18±0.10(μg / mL)~ 61.07±10.17(μg / mL);PD50 在0.06 ±0.01(μg / mL)~ 31.20 ±1.89(μg / mL);LD50 在1.39±0.13(μg / mL)~ 228.13±6.72(μg / mL)。其中 AD20 最高与最低的基因分别为Ldinr-a、LdRpn6 ;PD50 最高与最低的基因分别为Ldinr-a、LdGawky;LD0 最高与最低的基因分别为Ldinr-a、Ldsrp54k。【结论】12个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均有一定的抑制取食、抑制化蛹及致死活性。其致死活性随浓度增高而增大,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综合比较AD20和LD50,Ldalpha snapLdRpn6LdSrp54kLdRpt3个基因的毒力较ATPaseEATPaseA更强,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提出并推荐AD20和LD50是评价备选基因dsRNA对幼虫致死效果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叶片水分含量(leaf water content,LWC)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及筛选最佳波段组合,在田间尺度上,以春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采用两波段组合形式,计算15种光谱参数(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12种水分植被指数),通过对抽穗期叶片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光谱参数的春小麦LWC反演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以确定有效波段组合。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LWC与冠层高光谱反射率(R784~950)、12种水分植被指数均显著相关(P<0.01);波段组合形式有效地优化了两波段指数的波段组合,在800~1 000 nm区间光谱参数(RVI1046,1057、NDVI1272,1279、DVI1272,1279)的波段组合计算明显提升了其对LWC的敏感性;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中,基于两波段组合光谱参数的KNN算法所见模型对LWC的预测效果(r=0.64,RMSE=2.35,RPD=2.01)优于ANN、SVR两种算法。这说明两波段光谱指数和KNN算法在春小麦叶片水分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