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5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8篇
  96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研究了稀土ziegler-Natta型载体催化剂中载体对聚丁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载体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说明载体增加了稀土催化体系的链转移速率。  相似文献   
102.
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茶皂素成品进行纯化,提取标准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得出茶皂素标准品在20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经香草醛-硫酸显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35nm,在539nm处有较弱的吸收峰。用自制茶皂素纯品为标样,采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绘制茶皂素定量的标准曲线,测定成品茶皂素的含量为80.9%。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强壮藻钩虾Am pithoe valida的食性及其对温度、盐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强壮藻钩虾消化道内含物组成主要可分为有机物碎屑和大型藻类.2)强壮藻钩虾消化道中蛋白酶活力最高,脂肪酶活力次之,淀粉酶活力最低.3)使用不同饵料(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硬毛藻、小球藻、生物絮团和蛤蜊肉)饲养强壮藻钩虾,发现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其生长的最佳饵料.4)成体强壮藻钩虾比幼体强壮藻钩虾耐高温,且耐温能力与其生活水温有关,生活水温相对较高情况下耐温能力也相应提高.5)强壮藻钩虾为广盐种,在盐度4~40范围内均可正常存活.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影响中国对虾SRAP分子标记分析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为:2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0UTaq酶,2.0mmol/L的Mg2+,40.0ng的模板DNA,0.125mmol/L的dNTP以及0.4μmol/L的引物,退火温度为53.5℃。研究表明,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扩增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Mg2+影响最大,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Mg2+,Taq酶,引物,dNTP和模板DNA。利用优化的SRAP分子标记体系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第12世代选育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此标记技术可作为中国对虾遗传分析的良好技术工具。遗传多样性分析共筛选出8对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组合,共获得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占90.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741,期望杂合度均值为0.421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055。上述参数值均高于应用AFLP技术对前几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5.
不同前处理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用0.1%柠檬酸浸泡抑制酚酶活性后,干燥和提取条件与烫漂处理的相同,类黄酮的含量为6 127(μg芦丁/g干重),黄烷醇的含量为3 481(μg儿茶素/g干重),抗氧化活性抑制率88.461%.  相似文献   
106.
哈白5号大白菜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86-6-4和自交系v-2-6杂交培育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结球紧实、整齐,长势旺盛,叶色深绿,净菜率76.0%以上;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同时耐软腐病;生育期76 d左右,每667 m2平均产量8857.91 kg,适宜在黑龙江省作早秋大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pH值调控对瘤胃液接种厌氧消化体系的影响,在半连续条件下考察了稻秆水解和产甲烷特性,并分别利用相对定量PCR(Q-PCR)和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负荷为1.5、3.5 g·L-1·d-1和7 g·L-1·d-1时,调控体系中甲烷产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8、1.99倍和1.53倍;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明显提高(P0.05),在24%~32%之间变动。pH调控使乙酸和丙酸之间比例逐渐增大,体系中pH值维持在6.24~7.77之间,适宜稻秸产甲烷代谢;滤纸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厌氧消化后GH 5水解菌群结构变化明显,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占主导地位,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提高了12.47倍;来源于瘤胃的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从体系中消逝。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提高到3.73%,同时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pH调控体系通过强化水解和产甲烷菌活性提高了稻秸厌氧消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评价金针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其遗传多样性,为金针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保藏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拮抗对峙试验、ISSR标记分析和农艺性状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29株采自山东和江苏地区的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并利用NTSYSpc 2.11F计算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29株金针菇菌株间有246组发生拮抗反应,有160组未发生拮抗反应.供试菌株的菌盖和菌柄颜色有黄色、浅黄色、乳白色和白色4种,菌柄长度15.00~21.20 cm,菌盖直径0.73~1.72 cm,单袋产量332~513 g,生育期41~68 d.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73.0%~102.6%,生育期48~68 d;黄色或浅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为66.4%~87.2%,生育期41~58 d,表明白色或乳白色金针菇菌株较黄色或浅黄色菌株产量较高,商品性状优良,但生育期较长.筛选出的8条ISSR引物共计扩增多态性位点270个,多态性比率为94%.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0.9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70处,29株金针菇菌株可分为五大类群.[结论]菌株间是否发生拮抗反应与菌株子实体颜色无关.江苏和山东两地区的金针菇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但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本研究于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燕麦 (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 (Vicia sativa L.) 间作系统饲草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 (LER) 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对施氮和不同间作比例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多元化粮改饲种植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大田试验于2012年在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进行,设不施氮 (N0) 和施氮N 46 kg/hm2 (N46) 两个氮水平,在每个氮水平下各设7个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比例 (1∶0、4∶1、2∶1、1∶1、1∶2、1∶4和0∶1)。于箭筈豌豆的花期和乳熟期,测定并分析了饲草的干物质产量、土地当量比及吸氮量;在花期,分析测定了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在箭筈豌豆的乳熟期,分析了不同间作比例下间作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 (PFPN)。 【结果】 生长至第60 d (花期) 和第90 d (乳熟期) 时,N46水平下系统的平均干物质总产量较N0水平分别提高了31.6%和24.2%;N0水平下系统的干物质产量分别在2∶1和1∶0下达到最大值,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2.5%和107.9%,N46水平下分别在1∶1和4∶1下最大,较箭筈豌豆单作分别提高了103.5%和111.1%。生长至花期 (第60 d) 时,N0水平下间作系统的LER值均大于1,生长至乳熟期 (第90 d) 时,N46水平下除4∶1外均小于1。施氮后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降低了50.6%,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平均增加了17.2%。4∶1间作比例下系统的氮肥偏生产力 (PFPN) 最大。无论施氮与否,燕麦相对于箭筈豌豆的氮素营养竞争比率 (CROV) 在4∶1间作比例下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箭筈豌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 【结论】 施氮提高了间作系统中燕麦的吸氮量占比和体系干物质总产量,但降低了箭筈豌豆的固氮量。在4∶1间作比例下,系统具有较高的作物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堆肥中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以奶牛粪便和玉米秸秆作好氧堆肥,堆肥持续36 d。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特征,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和距离热图(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门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堆肥前期和高温期相对丰度较高,酸酐菌门(Acidobacteria)在堆肥后期相对丰度较高;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堆肥初始阶段各属相对丰度相近,环脂酸芽孢杆菌属(Tumebacillus)在堆肥升温期占优势,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和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为堆肥高温期优势类群,类似芽球菌属(Blastocatella)出现在堆肥高温期末期,在降温期和腐熟期成为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外剩余11个属均与含水率、有机物降解率、C/N和NH_4~+-N/NO_3~--N之间呈显著相关,肠杆菌属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未命名细菌(norank_c_OPB54)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表明,在牛粪堆肥期间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堆肥理化因子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