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林业   262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225篇
  444篇
综合类   2296篇
农作物   349篇
水产渔业   373篇
畜牧兽医   677篇
园艺   408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研究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影像及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栅格对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探索一种精确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秀山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中警4个级别,各级别的面积分别占21.23%,43.97%,21.81%,4.99%。其中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坝丘陵区;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在全县均有分布,多分布在各区域坡度较小、海拔相对较低等位置;土地生态预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区南端、西部低山区、以及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位置;土地生态中警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中山区和西部中山区。综上,秀山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上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壤培肥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以促进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2~2013年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红光农场,选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富优135和吉粳511为材料,设置施N 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水平。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鞘、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水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及各养分吸收、转运与产量间的关系。水稻移栽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共5层),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根据各层土壤容重计算0—100 cm土体无机氮积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施氮量6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水稻和肥料价格,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12.8 kg/hm2和220.6 kg/hm2,施氮范围在202.2~231.6 kg/hm2之间,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03.0和209.1 kg/hm2,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之间。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抽穗期各养分累积量与籽粒转运量呈正比,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向籽粒转运出现负效应。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灌浆期氮、磷、钾的吸收状况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收获后0—10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Nmin),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结论】适宜的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总量,提高水稻生育后期秸秆中氮、磷、钾向籽粒的转运量,并能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氮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对鲁中山区坡面土壤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和侵蚀方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流量都是随时间递增最终达到稳定产流,但是各次降雨达到稳定产流的时间均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递减。相同坡度条件下120mmh-1雨强产流较60mmh-1雨强先到稳态,而相同雨强条件下10°坡面则较5°坡面先达到稳态。产沙量呈递增趋势且逐渐达到稳定产沙,达到稳定产沙的时间随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递减。相同坡度条件下120mmh-1雨强处理较60mmh-1雨强处理先达到稳态,相同雨强条件下10°坡面比5°坡面产沙过程先达到稳定产沙状态;在降雨过程中坡面首先产生面蚀,后出现细沟侵蚀;面蚀率随降雨历时延长有减小趋势,但变幅较小,细沟侵蚀率随降雨时间先急剧增加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植被类型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水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滩涂裸地为对照,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向海侧的盐生灌草、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及向陆侧的盐生草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贝壳堤生境条件下的盐生灌草、旱生灌草及盐生草3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降低了8.5%~20.8%,总孔隙度增加了17.1%~46.1%。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效果最好,向陆侧的盐生草最差。3种植被类型具有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降盐碱功能表现为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最好,其次为向海侧的盐生灌草,而向陆侧盐生草最差。不同被覆地类土壤渗透性能大小表现为:向陆侧盐生草滩脊地带旱生灌草向海侧盐生灌草裸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贮水量和毛管贮水量表现为:滩脊地带旱生灌草向海侧盐生灌草向陆侧盐生草。在垂直层次上,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改良盐碱、土壤孔隙状况及贮水性能均表现为0—20cm优于20—40cm土层。研究表明,贝壳堤滩脊地带旱生灌草植被的土壤贮蓄水分及降盐改土能力最优,其次为向海侧的盐生灌草,向陆侧的盐生草较差。  相似文献   
995.
缺钾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缺钾对茶树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光能转化和利用等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cv. Ruixiang] 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用含5个不同钾浓度(K 0、100、200、600、2000 mol/L)的营养液浇灌,每周3次,处理24周后,进行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缺钾处理茶树叶片OJIP曲线O点上升,P点下降,同时出现150 s处的L点和300 s处的K点两个新点;缺钾条件下,TRo/ABS (or Fv/Fm) (最大光化学效率)、ETo/ABS(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REo/ABS(还原量子效率)、PIabs(吸收光能的性能指数)和PICS(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下降,而VJ、VI和耗散能增加。总之,缺钾损伤了从PSⅡ供体侧到PSI的整个电子传递链,降低了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缺钾叶片还通过增加热耗散以保护叶片在强光下免遭光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氨氮应激下溶菌酶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性能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6种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0、18、36、54、72和90 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0、L18、L36、L54、L72和L90)饲喂初始均重为(11.35±0.08)g的罗非鱼60 d,之后应用氯化铵进行24 h氨氮应激实验。结果显示:1应激后,各组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在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不同溶菌酶添加水平下的鱼体对氨氮应激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机制。L54组鱼主要通过激发免疫系统并调节蛋白质代谢来抵抗氨氮浓度突变;L72和L90组鱼主要通过调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动态变化来缓解氨氮对机体的应激。2血清抗菌实验表明,L54和L72组鱼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36~L90组对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18组(P0.05);各溶菌酶添加组的鱼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3应激后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溶菌酶添加水平的增加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L5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54和72mg/kg溶菌酶添加水平对氨氮应激下吉富罗非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菌活性和肝脏抗氧化指标产生了最积极有效的调控,能够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黄河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毒力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病黄河鲤4种组织中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到的细菌属气单胞菌属。回归感染试验发现,患病鱼体出现鳃盖等多处组织出血且伴随肠炎等症状,表明引起黄河鲤发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HNAh01。半致死密度测定发现,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半致死密度为1.38×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但对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因此,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和用药分析试验。药效学试验表明,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6n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3.12n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12.5ng/mL,耐药选择窗的范围为1.56~12.5ng/mL。用药分析结果显示,黄河鲤口服剂量为10mg/kg时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相对保护率达83%。本文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对中国对虾抗病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 mg/ml 9 h(0.5~9)、0.3 mg/ml 16 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变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能力和生长的影响.WSS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0.5~9处理组、0.3~16处理组和对照组存活时间分别为77.20±3.71 h、74.57±2.88 h和81.45±2.98 h,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5-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不能显著提高中国对虾对WSSV的抵抗能力(P>0.05).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开始第21天至第60天之间,两处理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经过5-溴尿嘧啶处理的中国对虾群体的体长、体重日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个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经5-溴尿嘧啶处理可能促进中国对虾的生长.但这些生长特性能否稳定遗传给后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00.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八腕后期幼虫,在KC1添加浓度100mmol/L海水中,分别处理5,10,15min后,均变态为正常稚海胆,中间试验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经KC1处理,幼虫的附着时间缩短了36h,附着率则分别增加了40.4%,27.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