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1篇
  免费   2079篇
  国内免费   2530篇
林业   2509篇
农学   1833篇
基础科学   1484篇
  3162篇
综合类   14861篇
农作物   2047篇
水产渔业   993篇
畜牧兽医   4617篇
园艺   2065篇
植物保护   1329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1376篇
  2021年   1428篇
  2020年   1249篇
  2019年   1180篇
  2018年   849篇
  2017年   1431篇
  2016年   960篇
  2015年   1359篇
  2014年   1452篇
  2013年   1774篇
  2012年   2508篇
  2011年   2560篇
  2010年   2429篇
  2009年   2230篇
  2008年   2333篇
  2007年   2123篇
  2006年   1762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868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553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的N基因自行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长度为 641bp目的片段的引物 ,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RT PCR方法。对猪轮状病毒 (P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的RT 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PEDV JS株的RT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 ,与CV777株的同源性为 97 3 %。  相似文献   
102.
猪大肠杆菌水肿毒素SLT-IIe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本地猪水肿病大肠杆分离物ED1株为材料 ,利用 PCR克隆了含猪水肿病大肠杆菌 (VTEC) slt-IIe A基因 987bp的片段 ,并测定了含该克隆片段的 Bam HI、Hind 酶切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 ,slt-IIe A基因的编码区全长 960 bp,编码 3 1 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序列与国外报导的 S1 1 79株进行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同源性为 98.9%。经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9.7%。这为进一步研究 slt-IIe A的生物学特性、水肿病的分子诊断及其防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培养条件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温度、pH值及培养基含水量处理 ,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2 0~ 31℃ ,最适温度为 2 5~2 8℃ ;pH值适宜的范围为 4 0~ 7 0 ,最适pH值为 5 5~6 0 ;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范围为 6 0 %~ 80 % ,最适含水量为 80 %。  相似文献   
104.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团及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梨品种西子绿、菊水及砀山酥梨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梨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及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细胞团的分布密度在幼果期较高,以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接近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直径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变大;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降低,花后75d后保持低水平不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稍迟于苯丙氨酸解氨酶,高峰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总的变化趋势逐渐下降。品种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石细胞团的形成之间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草莓叶面积简易测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透明方格法作对照,分别与叶面积的其他简易测定法(叶长度×叶宽度的系数法、叶长度与叶面积的回归法、叶宽度与叶面积的回归法)比较。结果表明吐德拉(Tudla)叶面积的每种测定方法,以叶宽度与叶面积回归法最精确,计算公式是=7.0918x-13.4784穴公式中的x是叶宽度,y是叶面积,以下相同雪;鬼怒甘(Kinuama)叶面积的测定法也是叶宽度与叶面积回归法最精确,公式是=7.3187x-14.3288。杜克拉(Dukela)叶面积的测定法,推荐用叶宽度与叶面积的回归法,公式是=6.6393x-10.6411。y=a+bx^y=a+bx^y=a+bx^  相似文献   
106.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大气法》第二十七条关于划定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的规定 ,为使兰州市SO2 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本文以 98年的污染源资料和气象资料为模拟对象 ,利用大气扩散模式 ,通过各个污染源对每个控制点浓度分担率的计算 ,以污染源的总削减两最小 (总排放量最大 )或总削减率最小为优化目标 ,列出了几种优化方案并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各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了使最终的优化结果切实可行 ,将点源的上界乘一经济技术指标值 ,既可以使控制区达到环境质量目标值 ,又充分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9.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1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GFP) gene transfection on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cultured human chondrocyt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tracking method of cultured human nasoseptal chondrocytes. METHODS: pEGFP-N1 plasmid was amplified in E.coli, and purified by high purity kit. Primary cultured human chondrocytes,which were initially obtained from the nasoseptal cartilage,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transferred with pEGFP-N1 by means of electroporation with Amaxa nucleofector device. Transfering process and transient expression were evaluat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ere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expression of EGFP at 24 h after transferring.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pEGFP-N1 into primary cultured human chondrocytes reached 35.37% at 48 h. It didn't affect the process of cell adherance and had no effect on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CONCLUSION: Primary cultured human chondrocytes, which were transfected with pEGFP, are alive in vitro, and the transferring process doesn't affect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GFP-N1 is an ideal transient expression vector for primary cultured human chondrocytes and it might be a well tracer in construction tissue engineered cartil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