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9篇
  免费   1066篇
  国内免费   1603篇
林业   1025篇
农学   817篇
基础科学   773篇
  1496篇
综合类   7424篇
农作物   1051篇
水产渔业   609篇
畜牧兽医   2306篇
园艺   1133篇
植物保护   824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787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634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350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166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31.
以2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设置了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3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仁用杏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很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2.
以白兰(Michelia alba)为试材,于2013年12月对其10~20、20~30、30~40mm这3个直径的枝条进行疏枝试验,并于2014年3、6、9、12月跟踪测量截口的愈合程度,研究了截口直径、季度变化对其愈合的影响,以期为园林树木修剪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截口愈合速度与园林树木年生长物候相一致;20~30mm直径的截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另2个直径的截口,是较理想的疏枝直径。  相似文献   
133.
以采自越南广宁省海河县的膝柄木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剂和浓度对种子发芽率和芽苗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浸相比,艾比蒂生根剂1号和双吉尔氨基酸肥料6号0.5~15.0mg/L浸种1h,对膝柄木种子发芽均没有促进作用,可见水浸即可有效促进膝柄木种子发芽;艾比蒂生根剂1号0.5mg/L和双吉尔氨基酸肥料6号0.5~10.0mg/L对膝柄木芽苗主根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以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揭示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雄蕊鉴别特征及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大葱不育系的花药外形表现为干瘪,无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无活性;保持系的花药外形饱满,成熟后开裂,有黄色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活力为91.65%;通过对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发现,大葱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液泡化并解体,解体时间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几乎完全消失,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二是绒毡层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低,无明显的多核现象,该绒毡层细胞的异常也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花粉粒败育;三是在单核花粉粒到成熟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有些花药的药隔细胞纤维化,阻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由维管束向花粉囊的输送,从而引起花粉粒败育。而保持系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无早期液泡化现象,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出现解体,一直到花粉粒成熟才逐渐解体消失。该研究为田间鉴定大葱不育系及揭示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5.
该研究统计了我国已报道的出现玻璃化试管苗的果树种类多达50种,并基于近年果树工作者的相关研究,总结并系统论述了玻璃化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形态解剖学特征、DNA的MSAP分析、成因、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对系统研究果树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增加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保存和恢复珍贵材料无性系、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和消除毒性及工厂化育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微肥Zn和Mn在苜蓿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河南省气候土壤特点,Zn、Mn肥的生理功能以及牧草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Zn、Mn微肥在优质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中的配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n肥对紫花苜蓿的有效范围为400~500 mg/kg,最佳浓度为430 mg/kg.430 mg/kg的Zn肥与380 mg/kg的Mn 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可使牧草产量提高10.7%,种子产量提高13.7%.  相似文献   
137.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 Labidura riparia 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捕食棉铃虫完整的蛹体, 但对棉铃虫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 雌性溪岸蠼螋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 为(31.3±1.1)头。1龄溪岸蠼螋若虫也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 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为(1.7±0.7)头。不同龄期的溪岸蠼螋对相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对1~3龄棉铃虫幼虫,溪岸蠼螋雌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溪岸蠼螋雄成虫,再次是溪岸蠼螋5龄若虫。但是,对棉铃虫4~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溪岸蠼螋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捕食选择试验表明:溪岸蠼螋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1~4龄幼虫均表现正喜好性, 对5~6龄棉铃虫幼虫和雌雄成虫表现负喜好性。  相似文献   
138.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相似文献   
139.
140.
为探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在青海湖流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高于青海中华羊茅单播草地,且在生长旺期(8月),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86.2 g·m-2;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青海中华羊茅单播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氮、磷及有机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青海湖流域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型人工草地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需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土壤氮、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