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5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859篇
林业   853篇
农学   624篇
基础科学   408篇
  886篇
综合类   5625篇
农作物   784篇
水产渔业   350篇
畜牧兽医   1923篇
园艺   900篇
植物保护   36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96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992.
以苦养麸皮为原料,用白酒浸泡,探究苦荞麸皮中黄酮溶入白酒的最佳条件和感官评价。通过不同固液比、酒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单因素在苦荞麸皮泡酒中黄酮溶入的较适宜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黄酮溶入的最佳条件,并对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溶入的主次关系为酒度>时间>固液比;当酒度为60%,时间为5 h,固液比为1:25时,白酒中溶入黄酮含量最高为3%;其产品感官评价均良好。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废弃木质材料中金属夹杂物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该检测系统运用电磁感应原理,采用接收平衡式线圈检测技术探测金属,具有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芷江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规划林地,做好长远征占用林地和补充林地规划,并对林地实行分区、分级加以管护,严格林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食品类专业发酵食品课程群综合实践环节与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原则,对旧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按二级学科各自开设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学科平台上构建完整的、贯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现课程群之间一体化、多层次、兼容开放式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为地方高校发酵食品类课程群教学进行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培养和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学生评价效果好,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6.
临夏州花椒有害生物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3年,在临夏、积石山、东乡、永靖4县的花椒种植区设立了36个调查、观测点,参照全国第二次森林病虫普查实施方案,采用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为主,定点观察、室内饲养与复查、补查为辅,鉴定出花椒有害生物共63种,天敌昆虫24种,其中病害15种,虫害45种,其他有害生物3种。  相似文献   
997.
广西凭祥红锥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典型样地,对广西凭祥28 ~32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林下红锥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幼苗、幼树、小树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0 097.1、920.0、2 308.6株/hm2,小树的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3.10 cm和4.49m,幼树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52 cm和2.77 m,其天然更新良好,说明开展近自然经营是可行的.林下红锥的更新状况与上层林木的生长表现密切相关,上层红锥乔木表现越好,其幼苗越多,但其小树、幼树越少,而且生长表现越差,可能与光环境以及养分竞争差异有关;坡位是影响红锥更新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8.
2种不同除草剂对速生桉伐桩处理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触杀传导型除草剂百草枯不同的作用机理对桉树伐桩萌条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当草甘膦喷施浓度在5%时,对桉树伐桩的处理效果最佳,土中根系全部死亡;当百草枯的喷施浓度在2.5%时效果最佳,但土中部分根系树皮尚未死亡;百草枯的最佳喷施浓度低于草甘膦的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999.
广西油茶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调查,发现广西区内为害油茶的病害有12种,虫害84种,介绍了广西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研究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为给旱地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不同时间深翻、深松对0~300 cm土壤蓄水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或深松均可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且欠水年效果明显,以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效果较好.休闲期耕作均显著提高了小麦蛋白质产量.耕作时间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降雨年型不同而异,欠水年的休闲期耕作均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丰水年在麦收后15d耕作显著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麦收后45 d耕作则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尤其显著提高了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从而改善了品质.此外,丰水年麦收后45 d耕作可提高花后旗叶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旗叶和籽粒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降低花后旗叶和籽粒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籽粒蛋白质的累积在麦收后15d耕作条件下与籽粒GDH活性关系密切,而麦收后45 d耕作条件下与旗叶GS和GOGAT活性相关性较大.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在不同降雨年型下均可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且欠水年效果较明显;耕作时间对土壤水分、小麦氮代谢酶活性、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具有较大的调控效应,休闲期雨后耕作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形成,且深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