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5篇
  免费   1264篇
  国内免费   1915篇
林业   1736篇
农学   1691篇
基础科学   979篇
  2211篇
综合类   9475篇
农作物   1464篇
水产渔业   1003篇
畜牧兽医   2959篇
园艺   1376篇
植物保护   91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737篇
  2021年   814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892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1200篇
  2012年   1720篇
  2011年   1742篇
  2010年   1697篇
  2009年   1490篇
  2008年   1459篇
  2007年   1550篇
  2006年   1274篇
  2005年   1050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甘薯丛枝病在我国东南沿海主薯区流行多年,发病率高,是影响我国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其典型症状是植株叶小、褪绿、矮缩和侧枝丛生。甘薯丛枝病病原物是一种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现在国际上统称植原体(Phytoplasma)。  相似文献   
72.
综述了国内外特种脱水蔬菜的生产状况和趋势,特种脱水蔬菜的加工技术,特种脱水蔬菜生产成果及展望。  相似文献   
73.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第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Gf96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58%,Gf96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3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接种后第9天最低,随后以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试验为确定从发酵液中提取蛋白质的最佳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番石榴果实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东山月拔和二十一世纪这2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果实的发育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番石榴的果实发育呈现双“S”型;果实重量和果核重量的发育呈显著的正相关;推测果实发育后期为进行果实产期调控的关键时期;建议以果实发育的直径大小以及果实转蒂下垂作为确定进行产期调控的田间依据。  相似文献   
75.
6-BA在葡萄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平  黄卫东 《果树学报》2002,19(3):153-157
以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根、茎、叶、果等器官对6-苄基腺嘌呤(6-BA)的吸收及它在植株内的运转和分配。结果表明,对1年生葡萄幼苗茎部引入或叶片涂抹6-BA,1h后,在植株所有部位都有分布,其中以茎尖和根部浓度较高,表现为快速、非极性的运输特性。茎部引入5d之内,植株根内6-BA呈持续升高趋势,茎尖内6-BA虽然有波动,但是最后仍达到最大;而叶片涂抹则在涂抹后5h时,全株各部位6-BA浓度达到最大,5d后,除引入叶片外,其它部位几乎测不到6-BA。盛花后30d,果穗浸蘸和穗轴引入6-BA,2h后,果皮、果肉、种子中6-BA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果穗浸蘸30d后,果实各部位均已测不到6-BA,穗轴引入30d后,果皮和果肉内仍能测到6-BA,但种子内已测不到。  相似文献   
76.
桃流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胶病为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综述了引起桃流胶病的致病菌种类,病原菌的发生与侵染规律,组织病理学研究,田间自然条件与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及筛选出的抗性品种,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在抗性育种与抗病性筛选的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
AIM: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eukin-6 mRNA expression and endometriosis. METHODS: Using the rat model, IL-6 mRNA expression in the endometrium was examined by RT-PC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IL-6 mRNA in control rats did not change at 2, 4, 6 and 8 weeks after sham operation (P>0.05), but in model rats it gradually increased at 2, 4, 6 and 8 weeks after endometriosis (P<0.01). The expression of IL-6 mRNA in uterine endometrium with endometriosis was lower than in endometriotic tissue, but higher than in endometrium from healthy controls. CONCLUSION: The IL-6 mRNA express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sis . The increase in IL-6 mRNA expression may promote the implantation and growth of endometriotic tissue.  相似文献   
78.
AIM: To probe into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HLA-DRB1 alleles to esophageal neoplasm in Hubei Han Chinese. METHODS: HLA-DRB1 gene polymorphism in 42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neoplasm and 136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as studied by PCR and sequence. RESULTS: Allele frequency of HLA-DRB1 *0901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0.2500 vs 0.1397, P =0.028; the odds ratiO2.053; etiologic fraction 0.1282).There were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ested HLA-DRB1 alleles with patients. CONCLUSION: Individuals carrying HLA-DRB1 *0901 may be susceptible to esophagealo carcinoma, its nucleotide sepuence approachs to the corresponded allele sequence(exoN2)published in GenBank.  相似文献   
79.
低温胁迫下弓葵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低温胁迫下弓葵( Butia capitata Becc) 幼苗叶片的MDA 含量逐渐增加, 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 8 ℃条件下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强于2 ℃。细胞膜透性在2 ℃条件下变化不大, - 8 ℃时则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 细胞膜受到伤害。- 8 ℃胁迫下细胞保护酶SOD、POD 和CAT 活性短期(6 h) 内升高,然后下降, 24 h 以后3 种保护酶受到低温胁迫的严重抑制。在2 ℃胁迫下, SOD 活性在6 h 内变化不大, 随后下降; CAT活性变化趋势与- 8 ℃时相似, 但变化幅度较小; POD 虽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但降幅明显小于升幅, 至48 h 时POD 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2 ℃低温胁迫不是抑制而是促进POD 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
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瓦尼木层孔菌(杨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尼木层孔菌(杨黄)是一种新的药用真菌发现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它属于担子菌门的锈革孔菌科。由于它生长在杨树上,且子实层表面为黄色,故当地人称之为杨黄。本文对该菌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