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1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林业   596篇
农学   562篇
基础科学   594篇
  986篇
综合类   5310篇
农作物   753篇
水产渔业   389篇
畜牧兽医   2148篇
园艺   784篇
植物保护   45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33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61.
为了解个体识别在奶牛生产中记录产奶量、监控采食活动、监测卧床行为、追踪活动轨迹以及其他生产项目中的研究现状,以"奶牛"、"个体识别"、"识别方法"和"生产应用"为关键词,对2008—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根据识别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三类识别方法,即人工机械识别、接触式电子识别和图像生物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识别方法、现代化生产应用以及国内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对奶牛个体的伤害较小,可以在很多方面克服环境的干扰。2)目前智能识别技术与奶牛行为活动监测相关联,可以全面掌握个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3)国内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个体的智能化识别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个体识别技术研究应该着重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为建立完整的自动化奶牛监测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活性,为深入研究CT-GF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构建CTGF转基因广西巴马小型猪及研发基于CTGF的癌症基因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中克隆CTGF基因,并将CTGF基因亚克隆到pDsRed-N1载体上,然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小鼠Hep3B细胞,转染48 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同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CTGF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序列全长1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与NCBI上已公布普通猪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5%,有5处碱基突变,且均为同义突变.将广西巴马小型猪CTGF基因亚克隆到pDsRed-N1载体上成功构建了阅读框架正确的广西巴马小型猪CT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小鼠Hep3B细胞48 h后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广西巴马小型猪CTGF蛋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各占13.18%、5.73%、17.48%和63.61%.[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CTGF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非常稳定,通过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转染小鼠Hep3B细胞并成功表达,可用于生产转基因广西巴马小型猪及研发与CTGF基因有关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964.
An elit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Z550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dentified from advanced backcrosse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Xihui 18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Z550 carries 13 substitution segments distributed on chromosomes 1, 6, 7, 8, 9, 10, and 12, with an average substitution length of 1.68 Mb. Compared with the Nipponbare parental line,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and grain weight for Z55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grain width of Z550 was significantly narrower, and the seed setting ratio (81.4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ipponbare, it is still sufficient for breeding purpose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mapping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Nipponbare crossed with Z550 using th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REML) method. A total of 16, including 12 previously unreported QTLs were detected, with contribution rates ranging from 1.46 to 10.49%. Grains per panicle was controlled by 8 QTLs, 5 of which increased number of grains whereas 3 decreased it. qGPP-1,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10.49%), was estimated to increase grains per panicle by 30.67, while qGPP-9, with the minimum contribution rate (2.47%), had an effect of increasing grains per panicle by 15.79.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with major QTLs, and for research of their molecular functions via QTL cloning.  相似文献   
965.
介绍崔文成教授运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经验。崔文成教授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之际,真水未旺,肾精易亏损,治疗小儿长期发热应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治宜填精益髓、引火归元,常用引火地黄汤、滋水清肝酸枣方。临床中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疾病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66.
对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移植的准备工作、移植技术及养护管理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胡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7.
认知计算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和云计算的交叉学科。数据的急剧增长、算法的不断优化和高性能计算能力的发展加速了认知计算在健康医疗、智慧城市、农业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认知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是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等不同成熟技术的结合体。在此模式下,研究人员不再满足于继续延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开始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在大规模结构和非结构数据中探索其中模式和相关性。从而认知系统可以提供学习、推理、发现、自然语言交流、决策支持的功能。农业领域的数据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认知计算和农业大数据的结合有效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数据不仅包括时空数据、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其数据质量和地理位置、网络连接和数据来源密切相关。所以对于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已有研究工作探讨了认知计算的概念和相关学科;阐述了认知计算的发展历程、不同架构类型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认知计算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对认知计算在农业领域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968.
以曲靖市多年的森林抚育实践为基础,从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促进林区增收等方面对森林抚育取得的成效进行阐述,对森林抚育管理及技术措施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抚育措施单一,重视密度调控、忽视结构调整,重间伐轻保护、指标控制不严,抚育质量不高、作业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抚育措施合规,密度调控与结构调整并举,间伐与保护并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人员培训、提高作业质量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0.
以辣椒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几丁寡糖对辣椒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CK(水溶肥溶液)、J-1(喷施1 mg/L几丁寡糖水溶肥溶液)、J-10(喷施10 mg/L几丁寡糖水溶肥溶液)3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几丁寡糖对辣椒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显著的影响:(1)处理J-1和J-10能够显著提高植株的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的干鲜重(P0.05),株高和根冠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2)J-1和J-10处理的辣椒果长、果肉厚和单果重显著提高(P0.05),但果径和果形指数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平;(3)经过喷施几丁寡糖后,辣椒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处理J-10增加的幅度大于处理J-1;而类黄酮和总酚的相对含量、辣椒素含量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处理J-10减少的幅度大于处理J-1;(4)辣椒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与V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以上分析:叶面喷施浓度为10 mg/L的几丁寡糖水溶肥溶液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辣椒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辣椒的单果重,改善辣椒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