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7篇
  免费   636篇
  国内免费   1006篇
林业   580篇
农学   544篇
基础科学   589篇
  975篇
综合类   5120篇
农作物   723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2066篇
园艺   762篇
植物保护   44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进行检测。牛乳样品经过前处理后,经过C18色谱柱分离,采用FullScan模式进行一级全扫描,扫描结果通过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14.1软件中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方差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找到14种判别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的表征因子,进一步通过这14种表征因子建立区分2种乳的判别模型,通过该判别模型能够准确地区分超高温灭菌乳和复原乳,为复原乳的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实验旨在研究雌性山羊早期妊娠和发情周期中 Frizzled-5(FZD5)蛋白在子宫中的表达,以及类固醇激素对 FZD5 的表达调控。选取发情周期、早期妊娠及雌激素(50 μg/mL)与孕酮(50 ng/mL)处理山羊的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定量 PCR和 Western blot检测 FZD5在山羊子宫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ZD5 蛋白在山羊妊娠早期的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表达;FZD5 mRNA 和蛋白在胚胎与子宫的黏附前(D6)和黏附中(D16)表达较高,在黏附后(D19)和胎盘形成早期(D25)呈下降趋势;孕酮处理导致FZD5表达降低,表明山羊子宫中孕酮下调 FZD5的表达。研究提示FZD5可能在山羊胚胎着床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4.
为建立灵敏、快速的犬细小病毒(CP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CPV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能扩增574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纳米PCR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纳米PCR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最低核酸检出量为2拷贝·μL^-1,其敏感性比常规PCR高1000倍。分别采用纳米PCR和常规PCR,对广西、北京、吉林送检的75份疑似CPV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CPV阳性率分别为89.3%(67/75)和70.7%(53/75),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适用于CPV低含量临床样品的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CPV感染的早期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CPV的防控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疑似羊痘病毒(CaPV)感染的病例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诊后,采集病羊皮肤丘疹、脓疱等病料,接种于牛肾细胞(MBDK),盲传5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同时将病料接种于9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观察鸡胚病变情况;利用PCR方法扩增病毒的P32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细胞出现规律而明显的细胞病变;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到特征性痘斑;扩增的P32基因片段长度为972 bp;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CaPV与其他绵羊痘病毒(SPPV)聚集在一个分支,证明该病毒为SPPV。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讨玉米芯与苜蓿、精料间不同配比对饲粮组合效应(associative effects, AE)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在精粗比40∶60和30∶70时,精料∶玉米芯∶苜蓿分别为40∶60∶0、40∶45∶15、40∶30∶30、40∶15∶45、40∶0∶60和30∶70∶0、30∶55∶15、30∶40∶30、30∶25∶45、30∶10∶60、30∶0∶70时各饲料组合及各种单独原料分别培养2,4,6,9,12,24,36,48 h的产气量(gas production, GP),培养结束后的上清液及残渣用以测定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氨态氮(NH_3-N)、干物质降解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DMD)和有机物降解率(organic matter digestibility, OMD),并通过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ingle factor AE indexes, 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multiple-factors AE index, MFAEI)。结果表明:当精粗比为40∶60和30∶70时,玉米芯比例为30、15和10、25、40、55的组在GP、DMD、OMD、NH_3-N、TVFA上显著高于其他组,且有较高的SFAEI (P<0.05,P<0.01),30和10组的MFAEI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当精料∶玉米芯∶苜蓿为40∶30∶30、30∶10∶60时,饲粮的综合组合效应值最大。  相似文献   
997.
由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引起的莲腐败病是我国莲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强致病力菌株FCN23为供试菌株,通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法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YPD液体培养基培养24 h获得新鲜菌丝,在酶解时间为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溶液时原生质体制备效率最高。进而将遗传霉素的抗性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莲腐败病菌原生质体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gfp基因,说明莲腐败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成功。该体系的建立为莲腐败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板蓝根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只14日龄蛋公鸡随机均分成3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Newcastle disease-infectious bronchi-tis,ND-IB)弱毒苗点眼滴鼻免疫的同时,2个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低剂量的板蓝根多糖(Isatis root polysaccha-ride,IRPS)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4、2 d各组随机抽取8只鸡翼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法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于免疫后10、20、30、40、50 d每组随机抽取5只鸡心脏采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法检测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含量,并放血致死称取体质量和胸腺、脾脏、法氏囊的质量,计算器官指数。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高、低剂量组的HI抗体效价、CD4+/CD8+比值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板蓝根多糖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用高能低蛋白饲料饲喂1日龄三黄肉鸡7周,建立脂肪肝综合征(FLS)病理模型,以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以探讨FLS的发病机理。与对照鸡比较,5~7周龄试验鸡肝细胞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降低,G0/G1期升高;肝细胞凋亡率4~7周龄显著升高(P&lt;0.01)。结果表明,高能饲料在体内氧化,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肝细胞DNA,使肝细胞分裂增殖减缓并发生凋亡,同时低蛋白饲料缺少转运脂质的必要条件,脂肪堆积于肝细胞内,肝细胞的功能受损而发生FLS。  相似文献   
1000.
犬瘟热病毒DNA疫苗接种犬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犬瘟热病毒(CDV)囊膜糖蛋白基因(H、F)和核蛋白基因(N)重组质粒DNA和聚乙烯胺(PEI)混合后肌注10只3月龄CDV抗体阴性毕格犬,间隔30 d,共免疫3次,另选择5只犬作为阴性对照.免疫3次后,采用CDV攻毒.对照组呈现出犬瘟热的典型症状和组织病理损害,攻毒3周内,有2只犬衰竭死亡,1只犬症状明显,攻毒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RNA检测为阳性.DNA疫苗免疫组除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外,未出现明显症状,攻毒后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CDV检测仍为阴性.DNA疫苗免疫后血清ELlSA抗体和病毒中和抗体测定显示,首免后机体激发的ELISA抗体滴度很低(101.25±0.615),二免后开始缓慢升高(101.69±0.285),再次免疫后达到102.051±0.214;中和抗体也呈现以上规律,三免后血清中和抗体为101.75±0.190,攻毒后血清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迅速升高(103.02±0.202和102.41±0.245).试验表明CDV基因免疫对CDV的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清除进入机体内的病毒.CDV基因免疫只激发较低水平的体液免疫,中和抗体在攻毒前达不到临界保护线(102),但对CDV攻击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推测其免疫效力可能源于细胞免疫和记忆性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