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262篇
  509篇
综合类   2597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943篇
园艺   331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41.
王钊  储丽红  赵凯  彭佳佳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园艺学报》2013,40(8):1600-1599
 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 ~ 0.741 mg ?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 ~ 100 cfu ?mL-1,比常规PCR检测灵敏至少100倍。  相似文献   
942.
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a生"京秀"葡萄和"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的适宜模式。结果表明: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无论是群体总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均为最佳,总产量最高达3 795.5kg/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产量提高了2倍,比温室草莓单作产量提高了31.2%;经济效益也较高,达到10.67万元/667m2,比温室葡萄单作增收7.72万元/667m2,增幅为261%;比温室草莓单作增收1.99万元/667m2,增幅为23.0%。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43.
风化作用对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育环境的三大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源。风化作用对产生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很大。以岩石的坚固系数为基础,研究了物理及化学风化对形成泥石流固体物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风化是形成泥石流物源的主要原因,冰劈作用往往造成强烈的物理风化,有利于泥石流的发育(2)化学风化不直接提供固体物源,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使化学风化不利于泥石流的发育。研究得出岩石坚固系数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修正方法,最终得到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因子在汶川地震影响区内判别泥石流的暴发与否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4.
作为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划分必须经过实地调查,重视控制层段和特征土层的设立,并选择合适的分异特性作为分类指标.本文选择样区内不同景观单元中的10个土壤剖面,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要求,探讨了样区内土壤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在有关土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土系划分的原则、依据和具体划分方法,确立了研究区土壤所具有的特征土层,依据①特征土层的种类、排列、厚度,②土壤质地和③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三类指标,把样区土壤划分为10个土系.  相似文献   
945.
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传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有评价范围小、周期长、时效性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特点。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探讨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和遥感数据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理论框架体系,通过提取各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空间权重叠加,获得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将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二三级分别占18.87%,28.67%和33.15%。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部耕地质量等级高于东西部,西部整体上好于东部。各县市的分布特点与其耕地质量分布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其结果验证了使用遥感数据评价耕地质量的适用性。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耕地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基于层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简单快速,时效性强,适用于省级耕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46.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育22"和"花育20"品种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设控释肥675 kg hm-2、控释肥506 kg hm-2和普通肥料3个处理,研究了控释肥料对不同品种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肥料,控释肥可以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有关保护酶的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延缓花生的衰老速率,提高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积累,为花生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控释肥是花生较为理想的肥料。  相似文献   
947.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冬小麦/大葱轮作体系不同施肥处理下农田N2O排放特征及排放系数,分析了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N2O排放高峰值主要出现在每次施肥+灌溉或强降雨之后的一段时间,大葱生长季排放峰值高且出现的频率比小麦生长季密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3.85~507.11μg N·m-2·h-1,平均值为251.63μgN·m-2·h-1,对于不同施肥处理,其年度N2O排放总量介于1.71 kg N·hm-2到4.60 kg N·hm-2之间。整个轮作体系不同处理N2O排放系数介于0.31%到0.48%之间,均值为0.43%;相对比农民习惯(FP)处理,优化施肥(OPT)、优化减氮(OPT-N)以及秸秆还田(C/N)处理均能显著减少N2O的排放,秸秆还田处理和优化减氮处理N2O排放总量比优化处理分别减少了17%和10%。在10℃〈土壤温度(T)s〈20℃时,N2O排放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大葱生长季在20℃〈Ts〈30℃时,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主要限制因素,N2O排放与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处理作物产量高于其他处理,是具有减排增产"双赢"效果的农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解铅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结合细胞组分分离和化学形态提取技术,研究了不同外源铅浓度处理下(CK0mg.kg-1,A300mg.kg-1,B500mg.kg-1,C1000mg.kg-1,D2000mg.kg-1)侧柏和国槐不同器官的铅含量及其在两种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侧柏和国槐的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两种植物体内的铅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分布在根部。侧柏和国槐叶片亚细胞中铅的含量分布及结合形态存在差异。细胞壁是铅在侧柏和国槐叶片细胞内的主要分布位点,其次是细胞核部分和叶绿体线粒体部分,可溶性部分最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细胞核部分的分配增加,可溶性部分减少,但侧柏叶片中细胞壁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国槐叶片中细胞壁部分的百分率。两种植物叶片内均以NaCl提取态、HAc提取态和HCl提取态铅为主导形态,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铅的分配很少;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侧柏叶片中NaCl提取态铅先增加后减少,国槐叶片中NaCl提取态铅所占百分率不断增加。侧柏对铅的耐受能力强于国槐。  相似文献   
949.
蔡家川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流域2004—2009年的降雨径流实测数据,采用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降雨—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年耗水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支出项;流域年径流系数只有1.60%~2.66%;场降雨条件下径流量和洪峰流量随雨量P和最大60min雨强I60的量级具有明显的跳跃式变化,当P≥30mm时,径流量、洪峰流量分别是0~10mm雨量级的8.31,6.52倍,当I60≥20mm/h时,径流量、洪峰流量分别是0~10mm/h雨强级的3.35,16.87倍;对不同雨型下径流量、洪峰流量与降雨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出,短历时高雨强的A型雨下雨强对洪峰流量的贡献率(47.12%)大于历时较长且雨强较大的B型雨(44.62%)和长历时低雨强的C型雨(32.51%),C型雨下雨量对径流量的贡献率(28.5%)大于A型雨(26.69%)和B型雨(3.15%)。  相似文献   
950.
醋酸棉酚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测定剩余尿素量的方法,对醋酸棉酚作为一种新型脲酶抑制剂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醋酸棉酚对红壤脲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醋酸棉酚与尿素混合施用,培养2d,1%醋酸棉酚(相对于尿素质量)的脲酶抑制率为53.57%。土壤持水量对脲酶活性有较大影响,且在脲酶活性高时,醋酸棉酚的脲酶抑制作用更强。随着温度的升高,醋酸棉酚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且表现出混合性抑制的特征。醋酸棉酚提前施用7d,尿素回收率从混合施用的73.64%增加到99.00%,说明改进施用方式可大幅度提高醋酸棉酚的脲酶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