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57篇
  53篇
综合类   53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asmara patrona is one of the main borer pests damag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China. Few reports about this insect were published. The life histo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enemies of C. patrona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patrona had one generation in one year or two years, and overwintered as 3rd-5th instar larva in Zhejiang Province. About 88 percent of larvae began to pupate in early May, and the rest kept feeding till the next year. The adults could be observed from early June to early July, and the peak of emergence occurred in late June. The adults began to oviposit in late June and terminated in early July. The eggs started hatching in early July, and then the larvae bored into the branch to feed. The entrance holes of the larvae distributed predominately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C. oleifera tree. The larva had five instars, and there were 10-50 days when the larva did not feed between consecutive instars.  相似文献   
72.
林冠截留降水是林地水分循环中重要的水文过程。通过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自动采集系统对太行山区油松和侧柏两种典型人工林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林冠截留降水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和树干径流的过程都与林外降雨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冠截留降水的能力明显强于侧柏,而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流量则小于侧柏。油松林冠次降雨截留降水率约为18.9%,其中大约3.5%的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大约81.7%的降水到达地面;侧柏林冠次降雨截留降水率约为13.3%,其中大约8.9%的截留降水转化为树干径流,大约88.9%的降水达地面。从林冠截留功能的角度分析,在太行山区进行人工造林时,坡度较缓山丘地区适宜种植侧柏,坡度较陡的山岭地区适宜种植油松。  相似文献   
73.
初步研究发现,艾比湖桦仅见于古尔图河古老三角洲西缘泉水溢出地带.虽地处温带漠境,但土壤却系既无盐化又无碱化且碳酸钙含量很低的草甸沼泽土,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g/L,pH值6.9~7.4.  相似文献   
74.
昆虫取食、生殖等行为一直备受行为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学家的关注。趋泥行为是鳞翅目昆虫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补充营养的特殊行为。随着众多假说的提出,趋泥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逐渐成为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昆虫趋泥行为的报道较多,但现有的理论和试验数据尚存分歧。本文简要回顾了昆虫趋泥行为的研究历史、介绍了趋泥行为发生的性别、虫龄差异及驱动力假说,评述了这一行为对昆虫生态适应及生殖生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应整合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来探讨昆虫趋泥行为在生态学以及昆虫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6.
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是全球变化及碳循环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以土种为单位,对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总量进行了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38.50-0.77kgm-2,平均6.00kg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总量为5.97×108t,约占全国总量的0.65%。土壤有机碳较高的土种基本上集中分布在山前平原、山间平原、山地平原交界处、滨海(湖)低平地等地质大循环过程中的物质堆积部位,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的土种分布在低山丘陵顶部、上部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形部位。  相似文献   
77.
用人工槽模拟的方法研究文峪河上游三类典型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杨-辽东栎混合林、云杉林和落叶松林河岸带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量分别为158.38,145.38,142.98 mg/kg。有效氮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NH+4-N和NO-3-N比例在1.68~1.80之间,土壤截留的有效氮比较稳定。河岸林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显著负相关。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促进了有效氮的产生和滞留。土壤酸碱度在截留过程中影响有效氮的截留比,而对有效氮的最终截留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8.
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探寻在生态敏感脆弱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剖析了如何利用各种政策,有效引导、激励、调控等经济发展行为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推动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9.
麦棉套种共生期土壤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1式和4-2式2种麦棉套种方式的条件下,在防雨棚内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麦棉共生期间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棉共生期间土壤水分显著影响了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冬小麦籽粒中含水率、沉降值、蛋白质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2种套种方式均以70%土壤含水量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最高,土壤水分升高或下降都会降低产量;3-1套种方式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4-2式。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湖北省蛋鸡养殖与加工龙头企业及鸡蛋品牌建设情况,指出了湖北省鸡蛋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湖北省鸡蛋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