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5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1030篇
基础科学   459篇
  1079篇
综合类   1685篇
农作物   409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907篇
园艺   287篇
植物保护   4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晚实核桃优良新品种‘冀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仲奎  俎文芳 《园艺学报》2002,29(6):594-594
 ‘冀丰’为晚实核桃新品种, 光滑, 仁饱满, 单果质量11. 19 g, 种壳厚1. 14 cm, 出仁率58. 5 %, 粗脂肪含量68. 53%; 丰产优质, 抗逆性强, 适宜华北核桃产区及与之土壤气候条件相近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2.
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微孢子虫病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与人工饲料相混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对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烟曲霉素B453、565和683μg/g的剂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食药1代时,幼虫和成虫感染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减少44.4%—61.1%和41.7%—50%,其感染强度都由原来的严重感染分别下降为轻度感染。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繁殖力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连续处理3代饲喂烟曲霉素B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没有不利影响,对微孢子虫病的控制作用随处理世代数的增加亦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453μg/g可作为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控制微孢子虫病的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33.
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自交系97A407的转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 9810 9和已知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可育株 99135 2作为不育源 ,以大白菜自交系 97A40 7为目标亲本 ,经过 5个世代的转育 ,获得了具有 97A40 7遗传基因型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34.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中国适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白章红  周国梁 《植物检疫》1997,11(6):331-334
本文依据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的地理气候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病菌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适生气候条件为:大于零度以上的有效积温≥1300日度;1年中最冷月的平均温度≤20℃;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的平均温度为7℃~29℃,平均大气相对湿度≥48%。  相似文献   
35.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京郊保护地秋季番茄的氮素供应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素供应水平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量(N)为225kg·hm~(-2)时番茄的产量最高,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施氮肥对番茄地上部N、P、K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京郊传统生产条件下,保护地番茄生产相对合适的氮素供应水平(播前根层起始土壤无机氮含量+化学氮素用量)为510 kg·hm~(-2),但如果考虑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番茄生产的氮素供应水平应为584kg·hm~(-2)。  相似文献   
38.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接触法和摄入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接触毒性(24h LD50)分别为0.1634μg/蜂和0.0501μg/蜂,胃毒毒性(24h LE50)分别为0.6406mg/L和7.8261mg/L。根据Atkins毒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蜜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应禁止在蜜蜂活动区域使用。  相似文献   
39.
Development of new semen cryopreservation techniques improving sperm survival and ensuring availability of viable spermatozoa for a prolonged time‐period after AI is promising tools to reduce sensitivity of timing of AI and enhance overall fertility. The SpermVital® technology utilizes immobilization of bull spermatozoa in a solid network of alginate gel prior to freezing, which will provide a gradual release of spermatozoa after A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post‐thaw sperm quality and in vitro sperm survival over time of Norwegian Red bull semen processed by the SpermVital® (SV) technology, the first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line of SpermVital® (C) and by conventional procedure applying Biladyl® extender (B). Post‐thaw sperm mot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V, C and B semen (p > .05). However, sperm viability and acrosome intactness were higher for SV than C and B semen (p < .05). Small differences in DNA quality were observed (p < .05). Sperm viability after storage in uterus ex vivo was higher for SV than for C semen (p < .05). Furthermore, sperm survival in vitro over time at physiological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SV semen than C semen as well as B semen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48 hr (p < .05). In conclusion, the SpermVital® technology is improved and is more efficient in conserving post‐thaw sperm quality and results in higher sperm viability over time in vitro for SV than for C and B semen.  相似文献   
40.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