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7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林业   268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135篇
  429篇
综合类   2040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729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试验旨在利用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选取210只罗曼粉壳蛋鸡,在高温环境中设立6个试验组,每组30只鸡,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3%中草药+维生素C(200mg/kg),Ⅲ组、Ⅳ组、Ⅴ组、Ⅵ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C(200mg/kg)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80mg/kg、240mg/kg、300mg/kg和360mg/kg叶黄素,常温环境中设立1个试验组,有30只鸡,饲喂基础日粮,分析叶黄素、中草药、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对高温环境中罗曼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使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壳厚度分布分别显著下降9.79%、7.21%和11.55%(P0.05);(2)比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Ⅱ组中草药组的产蛋率、平均蛋重、鸡蛋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6%、4.09%和11.53%(P0.05);(3)在高温环境中,与Ⅰ组高温对照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的产蛋率、蛋壳厚度显著提高6.90%和12.42%(P0.05),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6.69%(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鸡蛋蛋白质含量提高8.56%(P0.05);(4)与Ⅱ组中草药组相比,Ⅳ组中240mg/kg叶黄素与中草药组合的破软壳蛋率显著降低72.26%(P0.05),罗氏等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温使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0.3%中草药能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率,蛋鸡日粮中添加240mg/kg的叶黄素+0.3%中草药可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32.
甜菜碱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在养殖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调节动物脂肪代谢、改善家禽的生产能力、促进动物的生长和抗球虫病等疗效。本文对甜菜碱在脂肪代谢和甲基代谢中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对甜菜碱与甲硫氨酸和胆碱在添加剂中的添加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就其对饲料中维生素的保护作用和在水产养殖中的营养机理进行了综述。甜菜碱作为安全高效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2003~2013年,对山东枣庄青檀寺青檀林伴生生物和山东枣庄、泰安、济南,北京市妙峰山、上方山,山西灵丘县花塔,安徽青阳、泾县、全椒、滁州琅琊山等地青檀林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枣庄地区青檀林伴生生物共有129种,其中病原微生物类8种,腹足纲动物1科2种,蛛形纲动物4科5种,昆虫纲动物7目、38科、55种,植物35科、59种。调查中发现的一种绵叶蚜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鉴定为绵叶蚜属一新种,定名为青檀绵叶蚜(Shivaphis pterocelti Qiao,Jiang and An,sp.nov.)。青檀林主要有害生物有腹足纲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 (Benson)]和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蛛形纲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昆虫纲鳞翅目灯蛾科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 (Drury)]、半翅目斑蚜科青檀绵叶蚜(新种)(Shivaphis pterocelti Qiao,Jiang and An,sp.nov.)、鞘翅目天牛科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同时,对青檀苗圃地杂草进行调查,共有17科37种。  相似文献   
134.
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对植物抗性起重要作用,可被诱抗剂诱导产生。因此,本研究应用三种诱抗剂(水杨酸SA、壳寡糖CO、茉莉酸甲酯MeJA )及其不同浓度喷施“川苎8号”苎麻幼苗,测定喷施后不同时间其叶片内PPO及POD活性,根据酶活性升高程度来筛选能使苎麻产生较大抗性的合适诱抗剂及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上述三种诱抗剂均能使叶片内PPO及POD活性升高;0.8 mM SA、3 g/L CO和1 mM MeJA喷施均比同类诱抗剂的其他浓度酶活性要高;同时,三种诱抗剂相比,0.8mM SA喷后7-8d, PPO和POD酶活性均达到最大,效果较其他2种诱抗剂稳定。由此认为SA为诱导苎麻产生抗性的合适诱抗剂,0.8 mM浓度提前7 d喷施能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5.
不同种类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黄矮病的真菌多糖防治药剂及其适宜浓度,将云芝、灵芝、虫草等13种真菌多糖稀释成0.1、0.5、1.0、2.0g·L-1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比较分析了叶面喷施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同时对防效好的1.1%云芝葡聚糖(多糖)与常规植物抗病毒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种真菌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作用都显著高于治疗作用,且真菌多糖间和浓度间差异均显著,其中云芝多糖1.0g·L-1、云芝多糖2.0g·L-1、蜜环菌多糖2.0g·L-1、灰树花多糖2.0g·L-1、猪苓多糖2.0g·L-1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6.88%、86.58%、86.33%、86.04%和85.97%。1.1%云芝葡聚糖800倍液为适宜喷施浓度,其防效64.27%,保产22.70%,说明云芝多糖是一种有前途的新型小麦黄矮病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究黄河上游绿洲灌溉区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选取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和GF-2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自1998年底第一批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迁入红寺堡区开启绿洲开发模式以来,红寺堡灌区面积持续扩张,至2018年已达5.17×104 hm2,形成了“蝴蝶型”的荒漠绿洲分布格局。(2)绿洲开发使得红寺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旱地、其他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水浇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绿洲为主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周边为生态空间的“三生”空间格局。(3)1990—2018年红寺堡区的ESV由1.151×109元提升为2.267×109元,这主要得益于林草地、水体等生态用地的扩张,各单项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4)红寺堡区的ESV总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0年轻度降低,此后持续增长。1990—2000年,旱地扩张,导致林草地失衡,生态退化,ESV损失2.9×107元; 2000—2018年ESV增加1.116×109元,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ESV损失的主因,林草地和水域的扩张是ESV增加的主因。综上,红寺堡区在绿洲开发进程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因为开发导致ESV损失的情况。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协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研究长期施用不同量有机肥下复垦耕地总有机碳 (SOC) 及其各组分的固碳效率变化,为煤矿区复垦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山西煤矿塌陷区复垦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F)、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LMF)和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HMF) 4个处理。2019年玉米收获前,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SOC)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分析碳投入与土壤总有机碳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复垦11年后,与CK相比,F、LMF和HMF处理S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8%、39.6%和82.1% (P<0.05),固碳速率分别达到 0.57、0.83和1.28 t/(hm2·a)。复垦土壤的固碳效率为20.9%,游离态颗粒有机碳组分的固碳效率最大(9.0%),是土壤固碳的主要形式。与CK相比,F处理的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和生物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37.1%、52.3%和93.5%,而LMF和HMF处理提高了土壤游离态粗颗粒有机碳组分、物理保护有机碳、化学保护粉粒组和粘粒组有机碳及生物化学保护粘粒组有机碳储量。与CK相比,HMF处理对上述各组分的提升幅度分别为66.1%、179.6%、59.7%、48.6%及63.0%;与LMF处理相比,HMF处理对各组分的提升幅度分别为19.6%、32.1%、28.5%、5.3%和7.3%。与CK和F处理相比, LMF和HM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物理保护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复垦土壤有机碳年均固定量均与年均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复垦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年均固定量与年均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复垦土壤有机碳年均固定量与碳投入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在复垦11年后,复垦土壤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固存的有机碳主要以游离态颗粒有机碳为主。施用高量有机肥是快速恢复煤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8.
土壤板结是农田土壤退化问题之一,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和土壤基质势对土壤板结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设0,3,5 g/kg 3个秸秆添加量处理,以及高(1 000 kPa)、中(100 kPa)、和低(10 kPa)3个土壤基质势处理。通过固结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压缩曲线并计算压缩回弹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添加量、土壤基质势及其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性水平。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曲率则随着秸秆增加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基质势与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和压缩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弹指数随着土壤基质势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回弹和抗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揭示周年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有机质、养分和酶活性的后效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提高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农田土壤肥力和周年产量的施氮组合。以冬小麦-夏大豆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采用裂区试验,前茬麦季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104 kg·hm-2(N1)、173 kg·hm-2(N2)、242 kg·hm-2(N3);复播大豆设置3个施氮水平:0 kg·hm-2(S0)、69 kg·hm-2(S1)、138 kg·hm-2(S2),探究周年不同施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周年产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不施氮条件下,麦季施氮越多对大豆季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和夏大豆产量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麦季不施氮条件下,大豆季施氮越多越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和夏大豆产量,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随豆茬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基本在豆茬N0S1施氮处理达到最大。在麦季各施氮基础上,与豆季S2施氮各组合处理基本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而与豆季S1施氮的各组合处理基本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和产量,且与豆季S0各组合处理基本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复播大豆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蔗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对于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的施氮,要周年统筹安排,前茬麦季施氮量大,后茬相对要小,否则即使具有固氮能力的大豆也需要施一定的氮肥。在本试验条件下,麦季施氮水平为173 kg·hm-2时,大豆季再施69 kg·hm-2的周年氮肥组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夏大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而且夏大豆产量和周年产量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0.
针对西南地区辣椒生产中磷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不明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明确辣椒不同时期各器官的磷素累积、分配及土壤磷累积动态过程,阐明基于辣椒产量、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环境风险的最佳磷肥用量。试验于2018年以当地主栽品种开展田间试验,通过设置5个施磷水平(P 0、33、65、131、393 kg/hm2),测定辣椒各器官干重、磷含量、磷累积量及土壤磷累积量、土壤有效磷浓度、土壤水溶性磷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初花期和收获期辣椒茎、叶、果的干重均显著增加,施磷使初花期茎、叶干重增幅分别为50.0%~150%、50.0%~175%,施磷使收获期茎、叶、果干重增幅分别为39.7%~122%、66.7%~143%、15.2%~51.0%;磷累积量均显著增加,施磷使初花期茎、叶磷累积量增幅分别为63.6%~200%、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