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82篇
  201篇
综合类   903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沼气池管护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沼气池作为贵阳市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为加快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约用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到2005年底,贵阳市已建成沼气池88 692口,且提出了从2006年起到2008年底新建沼气池184 910口,使全市沼气池达到273 602口,基本达到普及农村沼气池的目标。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但由于沼气池日常管理疏漏,影响了沼气池效益的发挥,甚至许多质量完好的沼气池也因此放弃使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为此,根据笔者在农村能源办工作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沼气池…  相似文献   
992.
在黄泛冲积区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但是否对土壤环境及作物带来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尚未知。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的大田环境监测试验,在玉麦轮作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为CK(对照,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用量6 t·hm~(-2))、M2(有机肥用量12 t·hm~(-2))、M3(有机肥用量18 t·hm~(-2))、S1(秸秆质菇渣用量6 t·hm~(-2))、S2(秸秆质菇渣用量12 t·hm~(-2))、S3(秸秆质菇渣用量18 t·hm~(-2))、B1(木质菇渣用量6 t·hm~(-2))、B2(木质菇渣用量12 t·hm~(-2))、B3(木质菇渣用量18 t·hm~(-2))。通过测定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以及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和作物品质与不同有机物料的关系,应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上不同有机物料投入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均为中等风险,重金属Cd为主要生态危害贡献因子。等量不同有机物中,施用有机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也最大;施用木质菇渣处理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最好,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影响效果最小。同种物料添加下,土壤及籽粒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M3、S3处理下玉米籽粒中重金属Pb含量超标(0.2~0.295 mg·kg-1),其超标率为35%。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土壤单因子Cd污染等级属于重污染等级,但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最低标准,因此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而言仍属于安全等级。研究表明,目前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等级,但存在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部分处理玉米籽粒出现轻微Pb超标现象,从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及最大限度减少土壤重金属和农产品污染风险角度,应减少商品有机肥及秸秆质菇渣的高量施入,提倡施用木质菇渣更有利于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针对花生小区播种机播种尺寸差异较大种子时存在适应性差、单粒精播粒距合格率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控制的勺夹式花生小区单粒精量播种单体。采用先充种后投种的模式,利用夹持空间可调节的勺夹式排种器向双格盘播种总成内单粒排种,由STM32单片机控制光电传感器、增量式编码器以及步进电机等元件,实现有序充种和投种。根据播种时花生种子的运动轨迹,确定影响机具作业性能的主要参数为机具作业速度和投种口离地高度。以提高单粒精播粒距合格率,降低播种漏播率、重播率、破损率为目标,对机具作业参数进行单因素与双因素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机具作业速度、投种口离地高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播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作业速度0.9 m/s、投种口离地高度15 cm时的播种效果最佳:粒距合格率为96.20%、重播率为2.97%、破损率为0.50%、漏播率为0.33%,整机通过性和适用性良好,能够满足小区育种试验要求。该研究可为花生小区精量播种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郑清冬  汪艳  王艺  马山虎  艾叶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227-3235
为了解建兰花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理,对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进行了颜色表型分析和色素成分初步分析。结合目测分析、比色卡比色以及色差仪测色,将58个建兰品种的萼片分为4大色系,分别为紫红色系、红色系、黄绿色系和白色系。选择各色系的代表品种进行显色反应、类黄酮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不同花色系的建兰萼片中含有的色素成分。结果表明:白色系萼片中色素成分较为单一,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紫红色系和红色系的萼片所含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和花色素苷;黄绿色系萼片所含色素种类最多,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该试验为建兰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建兰花色的形成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建兰色花品种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中棉113是早熟、优质、适宜机械采收的陆地棉新品种。本文介绍了中棉113的特征特性,结合生产示范推广案例,总结了中棉113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为中棉113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小五台山典型林分枯落物持水恢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枯落物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独特层次,截留吸持降水的能力称为枯落物持水能力。降水结束后枯落物暂持水分继续蒸发、下渗,用以调节大气及土壤中的水分以便于下次持水,因此枯落物水分蒸发、下渗的过程亦是其持水能力恢复的过程。以小五台山7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及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枯落物失水试验,对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恢复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及可持水量均随着时间逐渐恢复。失水试验进行到8 h时,所有林分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到80%以上,除桦树林外的其余林分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到60%以上。试验经过12 h后各层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趋势逐渐缓慢。(2) 7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未分解、半分解层水分蒸发、下渗过程与持水过程的规律一致,前期蒸发、下渗量较大,后期随着可释放水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经拟合蒸发、下渗量与时间符合对数函数关系,蒸发、下渗速率与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3)小五台山典型林分枯落物调蓄水分效应总体表现为持水较快,持水后水分蒸发、下渗较慢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7种典型林分划分为3类调蓄水分功能群。未来在该地区或其他生境相似区域的水源林树种配置中将功能群纳入考虑依据,可以实现发挥枯落物最佳的生态水文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的细根分布特征,使用土柱法对比了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小叶杨的细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根系参数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并分析了根系参数在不同土层中的占比。结果表明:(1)随着林地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小叶杨的退化程度加重,细根在表层的占比逐渐增加,在深层的占比逐渐减小。(2)在垂直方向上,3种退化程度小叶杨的细根生物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并随土层加深而出现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的较明显下降趋势。在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均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在离开树干的水平方向上,未退化和中度退化小叶杨的细根的根长密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重度退化在0—50,50—100,100—150 cm处相差不大,在150—200 cm处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0.465 7 cm/cm~3)(P0.05)。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在4个水平距离上均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未退化小叶杨的细根生物量均为最大(19.53,15.74,14.17,14.20 g)。根体积密度整体上随水平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防护林的细根分布格局和退化原因以及为指导坝上高原地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寻求有效阻控污染土壤上叶菜对镉的吸收、实现叶菜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石灰与不同用量的泥炭配施对cd污染土壤上3茬叶菜吸收累积cd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pH值和DTPA提取态c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石灰与不同用量的泥炭配施对第2茬生菜和第3茬红苋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使土壤pH值升高了0.76~1.14个单位,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降低了7.55%~32.0%,叶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了35.5%~67.2%。与单施石灰处理相比,石灰泥炭配施效果进一步提升,土壤pH值提高了0.04~0.32个单位,第2茬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降低了2.06%~20.6%,前两茬叶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了11.1%~24.6%。综合3茬结果,石灰、泥炭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配比为1:5时对cd的阻控效果最好,且后效可持续到第3茬叶菜。因此,石灰泥炭合理配施可以作为降低中轻度污染土壤上叶菜cd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9.
保温塑料大棚屋顶保温被夜间有助于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但其白天会在室内形成一条阴影带,为了探明室内阴影带的变化以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以陕西杨凌地区18 m跨度非对称保温塑料大棚为试验对象,计算分析了室内栽培区阴影带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同时测试了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和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的太阳辐射,研究不同栽培区域番茄株高、茎粗、叶片光合参数以及番茄单株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相比,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晴天、阴天分别有38.9%、27.9%的太阳辐射被遮挡;2)全年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有阴影的天数为231 d,最大遮荫面积可达146.8 m~2,占总栽培区域面积的13.2%;3)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显著(P0.01)高于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平均单株产量要比北屋面水平投影区域高29.5%。总的来说,保温被投影降低了室内北侧栽培区域的太阳辐射,同时也降低了番茄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这为优化保温塑料大棚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艾为明  敖鑫如 《水利渔业》2006,26(5):37-38,109
对4尾人工繁殖的3龄成熟大鲵的性腺组织学进行观察。精巢中的生殖细胞分为5种,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并且在成熟的精巢和卵巢中观察到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性腺细胞,说明大鲵性腺发育是不同步的,这对大鲵的种群繁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