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13篇
  77篇
综合类   1016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648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进行净作大豆(T1),净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2,播种大豆前取5 g钼酸铵用温水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0.5 kg,即为1%钼酸铵溶液,然后拌种),间作大豆(T3),间作大豆十钼肥拌种(T4)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净间作条件下,钼肥拌种大豆能明显改善地上部的农艺性状,T2处理大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T1处理增加28.9%、T4处理比T3处理增加15.1%;单株根瘤数T4处理为47.2个/株,比T3处理增加24.5%,且比T2处理增加12.9%;净间作大豆的根系活力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55.8%和33.6%,产量分别增加550.25 kg/hm2和340.4 kg/hm2,增产幅度为23.4%和38.03%.钼肥拌种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净间作大豆株高,促进根瘤数增多、根瘤体积增大、固氮能力提高,进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4年田间定位氮肥效应试验与1年试验的结果,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的较优方法.[方法]试验设6个施氮量处理,采用纯氮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1年试验和4年定位试验,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棉花最高产量分别为2 816.5和2 670.2 kg/hm2,需要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381.8和367.4 kg/hm2,处于100;推荐施肥量和125;推荐施肥量之间.施肥量没有达到推荐施肥量,或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上下的区间内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维持产量在一个合理水平;但施肥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区间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使产量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四年定位试验获得的棉花最高产量施肥量较一年田间试验结果更科学,更具统计学意义.在南疆库尔勒地区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是367.4 kg/hm2,在此施氮量上下浮动20 kg都能维持比较高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993.
为验证"山"型配方施肥技术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山"型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省厅推荐施肥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推荐施肥相比,水稻"山"型配方施肥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产量增长4.62%~7.4%,亩纯收入增长56.6~101.82元。  相似文献   
994.
对气吸振动盘式精密排种装置吸、排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携种过程中种子颗粒受力,建立了受力模型,推导出带动吸种盘运动的机械手动力学特性要求:随着负压值的增大,机械手临界加速度增加;长度方向吸附的种子最容易发生掉落,机械手设计时应满足长度方向不发生掉落的条件。同时,建立了种子颗粒与吸种盘的碰撞运动数学模型,得出种子颗粒不被碰离吸种盘面板的弹回临界速度与负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负压值增大,种子颗粒弹回临界速度增加;长度方向碰撞的种子最容易发生弹回掉落,当碰撞弹回速度大于临界弹回速度时,种子将脱离气流场约束并弹离吸孔。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选取吉林省辽河重污染支流——招苏台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应用突变理论中的突变基数法,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结构建立了招苏台河流域生态安全突变模型。研究了2004年、2008年、2010年流域内8个乡镇的生态安全状况。研究区2010年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2008年呈下降趋势,3个乡镇生态安全处于较好等级,3个乡镇处于预警等级,2个乡镇已降至中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下降的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在采取增加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有效措施,提高生态安全等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以抗病毒植物苋色藜为材料,克隆拟南芥NDR1的同源基因,确定其亚细胞定位及该基因表达和抗病毒特性分析,为转基因抗病育种奠定技术基础。根据苋色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采用RT\|PCR克隆获得两个与拟南芥同源的NDR1基因,分别命名为CaNDR1a和CaNDR1b,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病毒侵染后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植物瞬时表达载体,发现CaNDR1a和CaNDR1b定位于细胞膜;构建CaNDR1a和CaNDR1b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烟草,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T1代植株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CaNDR1a和CaNDR1b是NDR1的同源基因。CaNDR1a和CaNDR1b在苋色藜接种TMV和CMV后显著上调表达。CaNDR1a和CaNDR1b定位于细胞膜上,并且病毒对CaNDR1a和CaNDR1b的胞内定位没有影响。ELISA结果显示部分转基因株系对TMV和CMV的抗性增加。初步表明CaNDR1a和CaNDR1b是拟南芥NDR1的功能性同源基因,参与植物对病毒的内源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7.
试验旨在筛选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受体,构建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通过用Trizol试剂提取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总RNA,然后分离和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然后用EcoRⅠ和Hind Ⅲ酶消化双链cDNA末端接头,使双链cDNA 2端含有EcoRⅠ和Hind Ⅲ黏性末端。所有处理后的双链cDNA,经Mini Column 纯化,收集4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将其连接带有EcoRⅠ和Hind Ⅲ末端的T7 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文库。经测定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3×107 PFU/mL,重组率为95.8%,扩增后文库滴度为2.6×1010 PFU/mL。随机挑取10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95%的插入片段大于400 bp。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犊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T7噬菌体展示文库。  相似文献   
998.
以‘奥林达’夏橙[Citrus sinensis(L.)‘Olinda’]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果萼离层中分离到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类基因,命名为CsCysP(GenBank登录号:KJ093387)。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 48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083 bp,推测可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其基因组序列与cDNA比对后显示有3个内含子。分析发现,CsCysP属于papain-like(木瓜蛋白酶,C1A)家族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与拟南芥、大豆、烟草、杨树等的同源蛋白有73% ~ 83%的相似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sCysP蛋白定位在细胞壁上。qRT-PCR结果表明CsCysP在老叶、成熟果实果萼离层和花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幼苗的根、茎、叶。CsCysP的表达被脱落酸、高盐和PEG6000诱导,低温、乙烯、芸薹素内酯、水杨酸和甲基茉莉酸可抑制其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柑橘过表达CsCysP的5个转基因株系。  相似文献   
999.
‘雅绿6号’丝瓜是由强雌性自交系‘45#’与抗病自交系‘博罗双青丝瓜–异–11-10-10’配制而成的早中熟优质有棱丝瓜一代杂种。春季第一雌花着生节位6 ~ 7节,秋季14 ~ 16节。瓜长棒形,长48.1 ~ 56.6 cm,横径4.69 ~ 4.91 cm。单瓜质量410.2 ~ 504.1 g,单株产量1.37 ~ 1.82 kg。瓜色深绿,外皮无花斑,棱沟浅,棱色墨绿。适宜华南地区春秋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氮素平衡方程模拟了传统水氮管理和优化水氮管理下连作蔬菜地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两种水氮管理对土壤氮素损失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2年或3年)氮素损失量(氨挥发、反硝化和硝态氮淋洗的总和)只有传统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氮素损失量的9%、8%和18%;氮素利用效率是传统水氮管理下各蔬菜氮素利用效率的2.3倍、3.2倍、1.7倍,而两处理间蔬菜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