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7篇
  28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81.
转食和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继续投喂先前的饵料,其余处理组全部进行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统计养殖各阶段的成活率,并在30,40,45,55和65 dph取材测量全长、体质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下:1在转食前,各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均大于90%,40 dph后进行转食的处理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实验结束时未进行转食的丰年虫组、水蚯蚓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转食组(丰年虫/饲料组、水蚯蚓/饲料组)和其他转食组(P0.05);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太大影响,对丰年虫/饲料组仔稚鱼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也不大,但能显著影响水蚯蚓/饲料组仔稚鱼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对于脂肪酶活性,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在40 dph后存在差异,但转食后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接近;3进行联合投喂的2个处理组(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相对未进行联合投喂的处理组(丰年虫+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螺旋藻/饲料组),在转食前后联合投喂组的体质量和全长均要小于相应的处理组;42个联合投喂组与相应的处理组在转食后,淀粉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个联合投喂组的淀粉酶活性在转食后均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0.05);2个联合投喂组在转食前后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波动趋势不大,但在转食后5 d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丰年虫、饲料和螺旋藻进行联合投喂胭脂鱼仔鱼,并在40 dph时转食饲料是可行的投喂方案,但饲料投喂比例及添加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2.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50±0.84)mg的胭脂鱼仔鱼到其60 dph(days post hatching),(1)按转食起始点不同分为3组,转食起始点分别为15dph(W15)、20 dph(W20)和25 dph(W25),结果显示:3个组的存活率均达8 0%以上,W20组存活率最高,为91.21%±1.93%,但差异不显著;各组特定生长率(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和W25的SGR显著高于W15,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5的全长和体质量最高,W15最低且显著低于另外2组;W20和W25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2)在20 dph开始转食,按转食过渡时间长短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转食过渡时间为5 d(W20-1)、10 d(W20-2)和15 d(W20-3),结果显示:W20-2和W20-3的存活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73%±0.60%和91.21%±1.93%,显著高于W20-1;各组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2和W20-3的SGR显著高于W20-1,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0-3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以上结果表明,延后转食时间起始点和延长转食过渡时间,其转食后的SGR、全长和体质量有增大趋势,但在不显著影响鱼苗生长和存活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生物饵料投入的时间,降低养殖成本。因此本研究中,转食起始点为20 dph,转食过渡时间为10 d是最适宜胭脂鱼仔鱼的转食策略。  相似文献   
383.
运用离子排阻色谱法建立益生菌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的快速分离与检测方法。采用Aminex HPX-87H分析柱,选用3.5 mmol/L硫酸与乙腈混合液(体积比为99∶1)为流动相,在柱温50℃、流速0.6 m L/min及检测波长为210 nm条件下,对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正丁酸、琥珀酸及柠檬酸7种有机酸进行分离与检测。结果表明:7种有机酸在0.02~22.34 g/L内线性关系较好,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2~0.999 99。利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发酵液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28%~107.33%,精密度为0.47%~2.07%(n=5)。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对8株益生菌36 h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快速分析比较。此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益生菌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的分离与检测。  相似文献   
384.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羽肉鸡早期发育过程中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以及在饲粮中添加大麦虫粉对其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影响.选取90只1日龄健康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300 g/t 15%金霉素和40 g/t 50%维吉尼亚霉素的饲粮,大麦虫...  相似文献   
385.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鱼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情况,为云南盘鮈全人工化繁殖提供基础资料。实验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每月中旬解剖成鱼取性腺,雌雄各5~8尾,活体状态下测量常规生物学数据,解剖后肉眼观察性别及性腺发育情况,并记录色泽等其他外形特征。取性腺称重并测量其长度和宽度,计算其性腺成熟系数(GSI),观察其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盘鮈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性成熟,并能繁殖后代。卵巢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期,Ⅱ期卵巢持续时间最长(6-11月),11月开始出现Ⅲ期卵巢,12月主要为Ⅱ、Ⅲ期卵巢,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卵巢,4-5月主要为Ⅳ期卵巢,5月底到达Ⅴ期即成熟期,排卵后,进入短暂的Ⅵ期,后迅速退化至Ⅱ期。本实验没有观察到Ⅰ期性腺。云南盘鮈精巢发育也可分为5期。6-12月主要为Ⅱ期精巢,12月开始出现Ⅲ期精巢,以Ⅱ、Ⅲ期精巢过冬;次年1-3月主要为Ⅲ期精巢,含少量Ⅱ、Ⅳ期精巢,4月主要为Ⅳ、Ⅴ期精巢,5月全为Ⅴ期精巢,6月则以Ⅱ期精巢为主,含少量Ⅴ、Ⅵ期精巢。云南盘鮈卵巢成熟系数为1%~18%,最大成熟系数18%;精巢成熟系数为0.2%~8.0%,最大成熟系数为8.0%;性腺成熟系数在4-6月出现一次高峰,成熟系数变化趋势与周年变化一致,说明云南盘鮈为一次产卵类型鱼类,且繁殖期集中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386.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修饰蛋白的快速分离纯化方法。【方法】以4种聚乙二醇化药用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纯化。纯化条件:Hiprep 16/10 CM Sepharose FF(1 mL)预装柱;流动相:A液为20mmol/L pH4.0的醋酸缓冲液;B液为A液中加入1 mol/L NaCl;B液以0~100%离子强度线性梯度洗脱100 min,流速0.2 mL/min,波长280 nm检测,收集各洗脱峰。【结果】一步纯化可将单点修饰产物与聚乙二醇、多点修饰产物以及未修饰蛋白分离开来,单点修饰产物经SDS-PAGE检测呈单一条带,经质谱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结论】所建立的纯化方法可快速分离纯化聚乙二醇修饰蛋白。  相似文献   
387.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消耗着大量宝贵的饮用水资源。园林绿地建设前的规划、设计是园林建设的龙头,是建设节水型园林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388.
如今,面对频繁曝光的"瘦肉精","注水肉"等肉制品安全事件,人们对肉食品消费保持谨慎的态度.据调查显示,肉制品是最令消费者担心的食品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389.
为探索温度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四川华鳊仔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19℃、22℃、25℃、28℃和31℃ 6个温度梯度,并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程。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鳞片出现、鳞被完整4个阶段,统计各阶段的发育天数并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统计死亡数量,旨在掌握仔、稚鱼发育阶段的最适生长温度。结果显示,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仔、稚鱼的发育进程加快,28℃、31℃组鳞被完整的时间均早于其他温度组,但与25℃组的时间差距不大。从全长和体重来看,28℃组均最大,25℃与31℃次之。随着温度的升高,四川华鳊仔、稚鱼存活率先上升后下降,22℃~28℃存活率均较高,其中,25℃组存活率最高。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全长(L)和日龄(D)的关系拟合函数相关系数值均达到0.99以上,表明Cubic生长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日龄的生长情况。综合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发育进程、生长指标及存活率可知,25℃~28℃为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90.
管理价格对厂商来说也是考验其市场判断能力、管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价格,无疑是最敏感,最活跃的神经刺激点,刺激市场,刺激消费者.价格也是最容易给竞争对手致命一击最直接,最重要的销售武器.但是,就好像潘多拉盒子一样,价格也是一个魔鬼,最容易使我们的销售市场出现爆炸性溃败.管理价格对厂商来说也是考验其市场判断能力、管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