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3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基于野外长期控制试验,研究了氮沉降7 a后人工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响应。试验处理分为N0[(Control),0 kg/(hm2·a)];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林下植物中共发现51种植物,隶属34科,45属。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呈现出植物α多样性指数减少,而βws多样性指数增加的趋势,群落相似性指数明显降低。去趋势对应分析排序(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结果表明,氮沉降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其中,菝葜和沿海紫金牛在4个处理中均有发现,为广适种。毛冬青、粗叶榕、毛花连蕊茶、毛枝连蕊茶、香附子这几种植物在N0-N2处理中有发现,属于较耐受种。茅莓、羊乳、羊角藤、琴叶榕、紫麻、杜虹花、乌蔹莓、海金莎均为一般耐受种,在N0和N1处理中有发现。另外,黄瑞木、黄樟等16种植物可能为敏感种,仅可在N0处理中发现。总之,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氮沉降增加的不利影响,应针对某些濒危植物种类实施合理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22.
福建闽江上游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以期加深对森林土壤水库理水机理的认识。以裸露地为对照,封山育林地、杉木林地和木荷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库的蓄水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库月蓄水量大小顺序为对照〈封山育林地〈杉木林地〈木荷林地,封山育林地、杉木林地和木荷林地月蓄水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比对照高22.45%,32.83%,34.53%,53.51%,70.09%,79.60%。对照不同层次蓄水量的月变化都远大于林地,林地中以木荷林地的变化量最小。除了封山育林地,杉木林地、木荷林地和对照不同土层的蓄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它们土壤水库0~40cm.土层蓄水量变化都远较底层80~100cm大,对水分的调节能力比底层强。  相似文献   
23.
微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较大团聚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形成与稳定对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吸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关于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的研究多专注于农业土壤,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大团聚体上,而土壤微团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对于其内在机制更缺乏了解。通过总结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过程及稳定性,综述了凋落物、根系和菌根对土壤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阐述了土壤微团聚体内微生物群落、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及有机碳结构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微团聚体研究方向,以期揭示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过程中微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生物化学机制,从而为深入阐明有机质—土壤团聚结构—微生物—化学耦合作用和森林土壤碳吸存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25.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则不断上升,致使土壤C/N比降低。  相似文献   
26.
以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为对照,不同修复措施(封育、竹节沟、种草竹节沟、谷坊与无谷坊马尾松和竹节沟湿地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对严重侵蚀红壤地实施生态修复27a后的群落组成和各物种的重要值(IV)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面林分中,乔木层物种组成单一,均为马尾松或湿地松;灌木层物种种类丰富,重要值分布不均匀,竹节沟湿地松林分修复的效果最为明显。其中,耐半荫常绿野栀子的优势度最大(IV=0.12),喜光落叶的白檀次之(IV=0.11),湿地松的幼苗优势度最小(IV=0.02)。草本层结构较为简单,封育马尾松林分草本盖度最高(40%)。(2)在沟道林分中,谷坊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群落组成种类明显多于无谷坊,各种类重要值差异悬殊,谷坊林分常绿、荫生性物种显著多于无谷坊;而草本层受乔木层、灌木层的影响,总盖度差异悬殊,无谷坊的总盖度达到90%,谷坊的总盖度仅为10%。说明通过改良土壤水肥和光照等小生境,可以明显改善红壤严重侵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加速侵蚀退化地植物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27.
国内外城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人民的生命财产、人们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介绍国内外城市水土保持现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研究情况,以求对我国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在进行水土保持“三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应用自主研制的南京市水土保持GIS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三区”面积分别为:重点预防保护区4 016.0km2、重点监督区249.8km2、重点治理区1250.0km2。提出了重点治理区详细的水资源工程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以期为南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9.
不同类型森林水库调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闽江上游裸露地为对照,封山育林、杉木和木荷林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与混合数量化模型对森林水库的调节水总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森林水库调水机理的认识。结果表明:木荷、杉木、封山育林林分及对照森林水库2个水文年中调节水总量分别为3 106.27,3 090.41,3 074.05,1 935.29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97.71%,97.21%,96.70%,60.88%。雨季不同类型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均占年内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的48%左右,而旱季调节水总量则仅占18%左右。降雨量、I30和林分类型对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的贡献率较高,其中降雨量与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呈正相关,影响最大,I30与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呈负相关,林分类型因子得分值为木荷(9.293)>杉木(8.466)>封山育林(6.545)>对照(0)。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介绍了景德镇市的自然概况,分析了景德镇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针对性的城市建设用地、道路广场、自然山头与开荒坡地、采石场、砖厂、采砂、城市防洪工程、山体缺口整治及绿化等思路和措施,以为景德镇市及其他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