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124篇
  337篇
综合类   911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906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992.
为探究不同类型玉米淀粉形成机理,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淀粉积累、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类型玉米淀粉积累、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百分含量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支链淀粉百分含量为:糯玉米>普通玉米>甜玉米,灌浆期间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3个玉米类型间差异显著;灌浆期间,普通玉米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最高,甜玉米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最低,糯玉米则介于普通玉米和甜玉米之间,但其GBSS酶活性很小。灌浆期间3个类型玉米除GBSS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显著;普通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总体均高于甜玉米和糯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相关突变基因仍存在表达。表明不同类型玉米淀粉含量和组成上差异明显;普通玉米淀粉的形成需要淀粉合成相关酶相互作用,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缺失会改变淀粉组成;不同类型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显著,但都存在转录活性。对普通玉米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发现,淀粉的合成不仅受到转录调控,还受到转录后调控,淀粉的合成是淀粉合成各酶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前沿面理论的中国农业机械生产配置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量分析农业机械生产配置效率,可以为科学制定和正确执行中国农业机械化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该文利用1991-200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农业机械生产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91-2009年间中国农业机械生产配置效率平均为64.65%,呈现出波动之中上升的趋势;各区域的平均值显示,东北地区最高,华东地区次之,西北地区最低,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位于中间;农业机械生产配置效率的演进规律在各区域之间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994.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影响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燃油消耗的因素,有利于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环节的燃油消耗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南方双季稻区120份有效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的燃油消耗量平均为95.08L/hm2,单位面积的燃油消耗量比北方稻区(黑龙江)高11.80%,比稻麦轮作区(江苏)高9.12%,比日本高59.21%;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机具作业环境、机具配置合理度、机具性能、机械化技术和机手受教育年限。研究对于降低该区域的燃油消耗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花粉萌发率与苦瓜植株耐冷性的关系,为筛选强耐冷性苦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9、12、15、18和25℃温度条件下,将10个苦瓜材料的花粉在培养基中培养,调查花粉萌发率,筛选可区别苦瓜材料的适宜温度.利用筛选的温度对不同苦瓜材料花粉萌发进行测定,同时苗期进行10℃冷害指数测定,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5℃可作为区别不同材料花粉萌发率的适宜温度.根据不同苦瓜材料在15℃下花粉萌发率和10℃低温处理的冷害指数差异显著性,均可将参试苦瓜材料分为3个耐冷类型,两者反映的苦瓜耐低温性能基本一致.15℃苦瓜花粉低温萌发率与植株冷害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6.[结论]花粉低温萌发率可作为苦瓜品种耐冷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7.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宿根甘蔗黄化发生较严重的蔗区实地调查甘蔗幼苗黄化的症状表现、发病特点和规律,并采样分析正常和黄化蔗地土壤及植株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土壤有效铁、锰、钙、镁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土壤,有效硫含量高于正常土壤,有效硼含量则差异不大;宿根蔗幼苗黄化株叶片的活性铁、全量钙、镁、硫含量低于宿根蔗正常植株,活性锰含量高于正常植株,全量铁、锰含量则表现为病株叶片高于正常植株叶片,全量硼含量则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可能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Chemical proximate analysis was don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opal powders from three different maturity stages 50, 100, and 150 days and obtained by three different drying processes: freeze dried, forced air oven, and tunn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pal powder obtained by the process of freeze dried retains higher contents of protein, soluble fiber, and fat than the other two processes. Also, freeze dried process had less effect on color hue variable.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insoluble fiber content, chroma and lightness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drying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soluble fibers decreased with the age of nopal while insoluble fibers and ash content shows an opposite trend. In addition, the luminosity and hue values did not show differences among the maturity stages studied. The high content of dietary fibers of nopal pad powder could to be an interesting source of these important components for human diets and also could be used in food, cosmetics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4-氨基吡啶(4-AP)对耐顺铂肺癌细胞系A549/DDP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4-AP处理A549/DDP细胞48 h,Transwell和Boyden法观察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蛋白.结果 5 mmol/L、7 mmol/L 4-AP组细胞迁移、侵袭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其中7 rnmol/L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4-AP组细胞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和Snail表达下调.结论 4-AP可能通过调控EMT蛋白的表达抑制耐顺铂肺癌细胞A549/DDP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真实杂种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供试的28个杂交后代材料(15个GT05-164与GXASF108-2-28杂交BC1代,13个GT42与GXASBC112-A6-25杂交BC2代)均为真实杂种。选择在2对SSR引物中均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后代(5个BC1代和7个BC2代)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5个BC1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5~98条,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7个BC2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4~101条,其染色体也按“n+n”方式传递。【结论】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BC1和BC2代中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母本甘蔗的染色体未加倍,高贵化育种进程减慢,可能需要更高的杂交代数才能获得聚集斑茅和割手密血缘的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