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采用空间分布型指标对围栏封育条件下的伊犁绢蒿幼苗种群进行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5和9月2个时间点上,无论围栏内外,幼苗均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但不同时间点和围栏内外的幼苗分布聚集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空间异质性引起的;进一步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Y对M的回归法进行分布格局的拟合检验,检验结果与各空间分布型指标的结果相符合,可以确定绢蒿幼苗种群为聚集分布且适宜取样面积为4 m2;采用DCCA(除趋势对应典范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围栏内外的幼苗数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幼苗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同时可以将幼苗数量的发生类型按生境条件分为4类;对4类生境条件下的不同时间的幼苗存活数量进行了统计,表明不同生境下幼苗的初始萌发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异且在夏季死亡率极高,呈现出“爆发性出苗”和“骤然性死亡”的特点;对幼苗发生规律的统计结果表明,4种生境条件下的幼苗发生高峰均出现在4月,之后急剧下降,7和8月几乎没有幼苗发生。幼苗死亡率极高且发生时间强烈集中,这主要是由于环境筛选和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63.
绿洲区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适宜在新疆绿洲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品种进行混播,以期确定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的比例和最佳刈割期。通过观测,获取各个混播群落内各组合的产量、营养成分、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等系列参数,运用层次(AHP)分析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1T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比例为5:5,刈割期在紫花苜蓿初花期)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CK1T2(单播,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和A1T2(混播比例为5:5,在孕蕾期刈割)综合评价较好,在绿洲区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沙尔套山主要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各草地类型总产量、优势种牧草产量及各经济类群产草量动态。以沙尔套山垂直分布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型、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假梯牧草(Phleum phleoides)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杂类草型、西伯利亚羽衣草(Alchemilla sibirica)+杂类草型、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型(标号依次为I型~V型草地)5个主要草地类型为对象,研究其不同月份产草量。【结果】I型草地中,总产量和针茅产量在9、10月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豆科草6月产量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II型草地中,紫花鸢尾7月产量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总产量和豆科草、杂类草均为8月产量最高。III型草地中,豆科草和杂类草7月产量最高,鸭茅、禾草和总产量均为8月最高。IV型草地中,西伯利亚羽衣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禾草和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V型草地中,线叶嵩草、禾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结论】沙尔套山各草地型全年总产量按高低排序为:III型草地>II型草地>I型草地>IV型草地>V型草地。其中鸭茅+杂类草型草地可食牧草产量最高(12 080.1 kg/hm2),主要用于夏、秋牧场放牧。  相似文献   
65.
为了快速大范围获取草地利用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放牧时空轨迹的天然草地利用评估模型。该模型根据牧群的放牧轨迹数据集,利用网格分析法计算牧群采食强度,通过模糊数学中的降半梯形、升半梯形及中间对称型分布,建立简单隶属函数对采食强度进行识别,进而获得草地利用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有效利用面积。以2015年和2016年为实例,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一团紫泥泉牧场草地利用情况进行估算,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精度达86.67%。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草地利用情况;2015年和2016年研究区均有45%以上的草地未被利用,仅有3.7%左右的草地被适度利用;在被利用的草地中,2015年7月,76.53%的草地利用较差,仅有4.77%的草地利用较好;2016年7月,48.84%的草地利用较差,11.92%的草地利用较好。  相似文献   
66.
耐盐牧草对南疆地区盐渍土的适应和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美国饲用甜高粱和墨西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来分析其对南疆地区盐碱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期为改良利用盐渍土壤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对南疆盐渍土的改良最为显著(P<0.05),其农艺性状和产草量也最佳;其次是紫花苜蓿,其抗逆性强、生产性能较好、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以及兼有固氮和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使其成为改良南疆盐渍土合适的选择。在南疆盐渍区形成以墨西哥玉米和紫花苜蓿为主,美国饲用甜高粱和苏丹草为辅的种植模式,可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67.
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各茬的株高、干草产量、叶茎比以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株高和干草产量随着茬次的增加而降低,但品种间各茬次存在差异;生长季内3茬的苜蓿株高和干草产量WL 323和三得利表现最好。各品种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第2、3茬高于第1茬,尤其是第2茬明显高于第1茬、第3茬,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而品种间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方面则是三得利和WL 323表现最好。综合几项指标,三得利和WL 323在绿洲区表现特征最好,阿尔冈金表现不佳。从不同品种各茬次生产经济性状综合来看,第2茬的效应最好,可见,第2茬苜蓿是获得理想苜蓿干草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8.
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苜蓿生产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国内外种植比较广泛的15个苜蓿品种,对反映其生产性能的多个指标进行了详细测定,并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初步筛选后的15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爱博、金皇后、WL-232、WL-323、美国8920,表现较好,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9.
北疆地区伊犁绢蒿荒漠草地退化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退化阶段的伊犁绢蒿草地主要经济性状的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在原生阶段,重度退化阶段和极度退化阶段,草地的各项经济性状均发生了一定变化,草地中植物种数逐渐减少。伊犁绢蒿由原生的建群种退至偶见种乃至消失;植物高度、盖度下降显著。由于牧压的加强,致使退化草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差,退化草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较原生草地增大了1.3倍和1.1倍,孔隙度过大或过小,不利植物生长,并引起土壤肥力下降;退化草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原生草地下降了2倍,使土壤肥力不能满足植物所需。退化愈严重的草地其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愈高。因此,研究土壤的变化状况与草地退化的关系,可改善土壤肥力,使草地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0.
低温胁迫下结缕草品种的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胁迫兰引3号结缕草、青岛结缕草和交大1号结缕草3个品种,分别测定3个品种的叶片、茎、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并进行了地下茎恢复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叶片、茎、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交大1号最高,兰引3号最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兰引3号最高,交大1号最低;-12℃低温处理后兰引3号存活率为12%,青岛和交大1号全部死亡,-10℃低温处理后兰引3号存活率57%、青岛7%、交大1号8%;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二者有补偿作用;游离脯氨酸积累多抗寒性强,兰引3号结缕草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