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鲁为华  于磊  蒋惠 《草业学报》2008,17(1):135-139
运用WinTWINS和CANOCO中的DCA排序对沙尔套山主体山地的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将沙尔套山植被划分为16个群丛,进一步用DCA排序方法进行了排序,DCA排序结果与WinTWINS分类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
自然降温过程中不同结缕草品种电解质渗透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连续3个月跟踪观测3个结缕草品种兰引3号Zoysia japonica cv.Lanyin No.3、青岛Z. japonica cv.Qingdao和交大1号Z. japonica cv.Jiaoda No.1在秋冬自然降温条件的电解质渗透率(EL)变化,比较供试的3个结缕草品种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秋冬季节甘肃兰州的旬平均气温不断降低,3个供试材料的叶、茎和根茎电解质渗透率均出现波动,波动幅度兰引3号<交大1号<青岛.结合田间物候期的观测,兰引3号抗寒性和坪用性状最好.研究结果为结缕草在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以北疆地区温性荒漠中的特有植物囊果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传播方式及野外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囊果草具膀胱状膜质果囊和膨大的不规则块状根茎,每株平均具果囊8.29个,果囊底部和侧面具网状脉络,且底部脉络较粗,不易破裂,顶部无脉络但具蓝紫斑,成熟时易破裂,每个果囊内平均包含球形种子2.82个。囊果草的花具有暂时闭合特性。囊果草为风滚式传播植物,一方面,地上果囊随风滚动时释放内部种子完成远距离传播,随着果囊体积的增大,果囊在不同粗糙程度微地形条件下的移动距离呈线性递增趋势,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加,果囊最短移动距离显著减小(P<0.05),散布的种子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且果囊移动距离与散布种子数量之间显著负相关(r=0.30,P<0.05);另一方面,地下块状根茎以营养生殖的方式在原位萌发。囊果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其生殖方式密切相关。在小尺度范围内(0~50m),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囊果草种群幼苗和成株的分布格局表现为从均匀分布到聚集分布再到随机分布的特点;在中等尺度范围内(3.0~17.5m),幼苗和成株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小且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采用Ripley’s K函数对重度和极度退化2个区域的伊犁绢蒿种群进行了空间格局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20 m的一系列空间尺度上,重度退化区域的绢蒿种群总体上强烈偏离随机分布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有所变化,在一系列空间尺度上出现明显的“聚集波”现象。而极度退化区域内绢蒿种群则在小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到达聚集分布的临界值时则转入随机分布。进一步对不同大小级绢蒿进行了分析,在重度退化区域内,1、2级大小个体均呈聚集分布,但形体较大的植株聚集程度减弱。在极度退化区域内,1级大小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而随着尺度增加转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2级大小个体则为随机分布。通过不同大小级个体的空间关联分析表明,2种退化梯度下,2个大小级的绢蒿群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均表现出正关联,但随着尺度的增加关联性逐渐减弱,且二者在产生正关联的尺度范围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5.
不同浓度猪粪水对两种植物重金属富集及迁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粪便是农田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超标与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猪粪便废水处理对2种禾本科植物的生物量、土壤pH、电导率、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植物对重金属富集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猪粪便废水浓度增加,土壤pH和电导率随之升高(P0.05);猪粪的施入抑制2种植物对Cd有效态的吸收;臭草在A3处理时对Cr、Cu的富集能力最强, Cr含量为28.24 mg·kg~(-1)(地上部)和107.3 mg·kg~(-1)(地下部),Cu的含量为6.23 mg·kg~(-1)(地上部)和16.99 mg·kg~(-1)(地下部);虎尾草在A2处理时最强,Cr含量为20.24 mg·kg~(-1)(地上部)和90.71 mg·kg~(-1)(地下部),Cu的含量为2.55 mg·kg~(-1)(地上部)和9.26 mg·kg~(-1)(地下部);臭草和虎尾草对重金属的最大迁移总量分别为Cd 0.45 mg和0.83 mg,Cr 141.2 mg和346.13 mg,Cu 30.15 mg和47.2 mg。研究表明,2种植物对重金属Cr和Cu的富集能力较强,但不利于Cd的富集,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地下部对Cr的富集系数大于1(除虎尾草CK),但转移系数都小于1。该研究结果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采用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绢蒿荒漠草地中粪甲虫的介导对牛粪和马粪的分解状况及其对粪便下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粪甲虫活动的粪便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全碳、全氮和全磷降解率逐渐升高。有粪甲虫活动的粪便养分降解率均高于无粪甲虫活动的粪便,牛粪分解末期较无粪甲虫参与的自然分解ADF、NDF、全碳、全氮、全磷降解率分别提高17.54%、13.41%、20.91%、5.3%、10.66%;马粪分解末期较无粪甲虫参与的自然分解ADF、NDF、全碳、全氮降解率分别提高28.66%、63.34%、17.67%、9.89%;有粪甲虫活动的粪便下土壤养分均高于无粪甲虫活动的土壤养分,与无粪甲虫参与的粪便自然分解相比,牛粪粪甲虫分解末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分别提高9.02g/kg、0.16g/kg、0.27g/kg,马粪粪甲虫分解末期分别提高3.05g/kg、0.03g/kg、0.12g/kg。牛粪、马粪和土壤全氮、全碳、全磷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和pH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粪甲虫的活动能加速粪便分解,同时提高粪便下方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57.
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各茬的株高、干草产量、叶茎比以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株高和干草产量随着茬次的增加而降低,但品种间各茬次存在差异;生长季内3茬的苜蓿株高和干草产量WL 323和三得利表现最好。各品种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第2、3茬高于第1茬,尤其是第2茬明显高于第1茬、第3茬,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而品种间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方面则是三得利和WL 323表现最好。综合几项指标,三得利和WL 323在绿洲区表现特征最好,阿尔冈金表现不佳。从不同品种各茬次生产经济性状综合来看,第2茬的效应最好,可见,第2茬苜蓿是获得理想苜蓿干草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8.
绿洲区滴灌条件下施磷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对北疆绿洲区滴灌条件下两个品种紫花苜蓿开展施磷的研究。设置一次性施180 kg/hm2磷肥(L1)、一次性施360 kg/hm2磷肥(H 1)、分次施180 kg/hm2磷肥(L2)、分次施360 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5个处理,通过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第1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叶茎比及第3茬株高有显著影响(P <0.05),对三得利第3茬干草产量、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P <0.05),对其余各生产性能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不同施磷模式对新牧2号各茬次粗蛋白、粗纤维及第1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 <0.05),对三得利第1,3茬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 <0.05),对其余各营养品质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0.05)。采取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法综合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各项指标,得到新牧2号和三得利的最佳施磷模式,按优劣排序为 H 1>L1>H2>L2>CK。  相似文献   
59.
蒋慧  于磊  鲁为华  蒋文生  曾全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3-6224,6232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对昆仑山西段天然草地18个优势植物种共153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6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而秩相关表明,有4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3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也就是说,大多数种群之间关系松散。种群之间正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相似的要求;而种群之间的负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不同的适应性或存在相互竞争,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60.
伊犁绢蒿年际结实量、土壤种子库及幼苗输入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年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结实量和萌发行为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种子库和幼苗输入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结实量主要受围栏和年度气候条件两因素的影响,围栏内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围栏外,年际间种子产量的变动更为剧烈,表现为2007>2009>2008年。伊犁绢蒿单株种子产量对围栏和年度气候条件两因素的响应都极为敏感,在围栏内外和年度间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但结实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围栏内外种子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年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种子库内可萌发种子数在年度和围栏内外均变化剧烈,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围栏内春季新生幼苗数量多于围栏外,新生幼苗数量在年度间差异不显著;幼苗存活数量不论在围栏内外还是在年度间都比较少,但围栏能够显著提高幼苗存活率。伊犁绢蒿从结实、种子库、幼苗发生到存活各阶段的转化率均比较低,在整个生活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r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