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调查海南省主要油棕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评价土壤肥力,为海南省油棕种植区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海口、陵水、儋州、定安、文昌等市县的油棕种植园采集油棕根际表层(10~20cm)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等12个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调查样点的pH较适合油棕的生长;油棕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含量较高的为儋州市和定安县,其次为海口市,最低的为文昌市和陵水县;海南省油棕园土壤交换性钙普遍供应充足,交换性镁除文昌市椰子所含量较低外,其他调查样点不存在缺乏现象;调查样点土壤不缺乏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除文昌市和陵水市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外,其他样点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整个海南省调查样点油棕地存在缺硼现象。【结论】应通过施肥,提高文昌市和陵水县土壤肥力水平,满足该地区油棕生长的需要;重视硼肥的施用,以改善海南省油棕园缺硼现象。  相似文献   
42.
[目的]筛选适宜广东不同地区的木薯(Manihot esculenta)新品种。[方法]2008~2012年,在广东不同的区域开展木薯新品种引种试验。木薯品种分别为华南5、华南7、华南8、华南10、南植199、桂热4,引种地分别为湛江的遂溪、茂名的化州、云浮的云安、阳江的阳春、江门的开平、肇庆市怀集、汕尾的陆丰、清远的阳山。[结果]通过观测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生长,测定产量及淀粉含量,发现华南5号在粤西、粤东的丘陵和岗坡地种植丰产高效显著且达到减灾稳产的效果,华南7号、华南10号在粤西、粤东的坡耕地种植丰产高效显著,华南8号、南植199在粤北坡耕地和岗坡地种植丰产高效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薯农及木薯加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香蕉产业概况和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需求,以及植蕉者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综合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香蕉生产中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建议,旨在为香蕉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施肥水平和肥料配比方式对木薯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木薯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木薯新品种华南7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的施肥水平和肥料配比方式,比较分析木薯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大小及木薯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施肥会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土壤pH值,施肥量越多,土壤酸化越严重。有机肥和复合肥混施加重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D处理(有机肥350kg/亩)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都显著高于A处理(不施肥CK);施肥会整体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D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上起到最显著的作用;E肥(有机肥150 kg/亩+复合肥33 kg/亩混施)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单施有机肥明显。因此,选择将有机肥与复合肥合理配施,既能保持地力,又能促进木薯生长以进一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5.
氮磷水平对辣木长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辣木生长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明确辣木养分需求规律及最佳施磷量提供理论基础。以印度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土与椰糠混合基质培养,观测不同施磷水平(0、125、250和375 mg kg-1)下辣木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及根冠比的差异,并分析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结果表明:辣木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当磷施用量为375 mg kg-1时,辣木各生长指标为最大值,其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不施磷处理的2.9、2.6和13.8倍。此外,多施磷肥可有效促进辣木根冠比及生物量的提高。供磷水平与辣木生长指标、养分含量及累积量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375 mg kg-1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供磷水平,但实际生产中磷肥的最适田间用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6.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 m×3.0 m,种植密度为1 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 m×(3.0+1.0)m,种植密度为3 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7.
48.
对锯叶棕苗期叶斑病病原菌(Calonectria pteridi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8~30℃,适宜生长pH范围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5.5。菌丝对碳源的利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D-木糖、D-果糖、蔗糖、D-葡萄糖、D-山梨醇、D-乳糖、D-麦芽糖和肌醇;对氮源的利用效率以草酸铵最高,明显优于其他氮源,而分生孢子的萌发受不同碳、氮源的影响较小。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值最小,分别为0.486 4和2.958 9 mg/L;而80%代森锌和15%三唑酮的EC50值最大,分别为130.160 3和159.737 9 mg/L,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尧儋州尧文昌尧陵水和定安以及广东省江门油棕病害的调查袁结果表明袁发生最为常见的病害为叶斑病袁不同品种受害程度表现不同曰发生严重时袁可导致叶片30%以上枯死遥对从热科院橡胶所引种到广东江门的12 个油棕新品种田间叶斑病的病害严重度进行调查袁其危害等级为1~3 级袁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袁有6 种病原物袁分别为叶点霉属渊Phyllosticta冤尧炭疽菌属渊Colletotrichum冤尧链隔孢属渊Alternaria冤尧拟茎点霉属渊Phomopsis冤尧茎点霉属渊Phoma冤和拟盘多毛孢属渊Pestalotiopsis冤遥对6 种病原物进行田间活体致病性测定袁发现炭疽菌属和链隔孢属引起的病斑较小袁致病力较弱袁推测可能是腐生菌曰叶点霉属尧拟茎点霉属尧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可同时侵染RYL31袁其中叶点霉属还可侵染RYL14尧RYL33袁推测此病原物寄生性较强遥  相似文献   
50.
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是发展液体生物能源产业,解决产业原料供应瓶颈问题和缓解碳减排压力,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准确评价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的种植潜力是合理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边际性土地能源植物适宜性评价模型多以线性为主,容易造成单生态因子的评价结果的高估或低估问题。该文建立了边际土地开发非线性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专家知识,利用高斯曲线去拟合边际土地利用的现实生态位与能源植物种植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利用最佳生态位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以贴近度作为适宜性划分的标准测度各评价单元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来界定能源作物的边际土地的种植潜力。将模型应用于广东省,选取木薯、麻疯树、油桐和黄连木4种广东省最具潜力的液体生物能源植物进行边际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边际性土地资源丰富,良好的水热,土壤等生境条件使得其具有较高开发适宜性。适合4种能源植物的边际土地为62.15×104 hm2,占总边际土地面积的58.44%。麻疯树和黄连木2种植物生态适宜度最高,并且具有相似的生态位,在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其次是油桐树;木薯在4种能源植物中高适宜度范围最小,主要适合种植在粤西台地平原和粤东滨海丘陵台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