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6篇
  7篇
综合类   36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随着奶牛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量急剧增加,如何及时准确地搜集、加工、存贮和利用这些信息是提高奶牛场管理档次的关键,而计算机在牛场的普遍应用,便成为现代化牛场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阿菲牧(Afifarm)牧场管理软件浓缩了  相似文献   
712.
吐鲁番葡萄驰名中外,但是由于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等特点,制约着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因此,对葡萄进行品种改良,培育优良品种是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葡萄日光温室绿枝嫁接繁育技术,此技术比露地葡萄绿枝嫁接成活率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13.
[目的]以新疆天山北坡昌吉市郊区散养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对象,对奶牛体况、环境压力、牛体污染、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奶牛散养户5户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干奶期、泌乳初期和泌乳中期奶牛,分别于冬季和夏季进行体况、环境压力、乳房炎、血液性状等健康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干奶牛体况值略低于奶牛体况评分的理想值(3.5);奶牛呼吸数夏季增加,超过50次/min;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污染程度比散养户要高,尤其是冬季50%以上奶牛的牛体污染评价值高于3。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达40%,并发现了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病例。低血糖奶牛占一半以上.特别是干奶期比较突出。血液Alb和BUN偏低,干奶期牛群的BUN大多低于7mg/dL。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偏高,谷氨酰转肽酶(GGT)偏低,Ca含量正常,Mg含量较低。[结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存在干奶期奶牛能量及蛋白质不足;冬季环境恶劣并且污染程度较重,牛体污染及乳房炎发病率高;飞节损伤引起的肝功能衰退等现象,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14.
本文于2019—2020年对塔里木河上游5个干流的叶尔羌高原鳅群体进行生物学研究,发现体长(L)、体重(W)相关关系为W=0.072 6 L2.16,野外群体体长、体重分布范围分别为31.00~188.00 mm、0.42~163.30 g,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相对繁殖力为1 600~2 717粒·g-1,卵径在0.54~0.59 mm,性成熟系数为0.11%。在5个干流中,田河上游和叶尔羌河上游是叶尔羌高原鳅主要分布区域,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次之。叶尔羌高原鳅的食物有黄?、石蚕、虾、麦穗鱼、鳅、摇蚊幼虫、襀翅目、昆虫、植物种子,属于杂食性鱼类,偏肉食。2019年度流域内充赛度为0,占比达到50%,说明塔里木河流域野生环境下叶尔羌高原鳅食物来源处于匮乏状态,生活环境较为恶劣。  相似文献   
715.
【目的】研究伊犁马补喂竹叶提取物对其幼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24匹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泌乳期伊犁马及其哺乳幼驹,在母马饲粮中添加30 g/d的竹叶提取物,母马摄食后,幼驹自由采食母乳,在试验的第0、15、30、45、60 d分别对幼驹采血,检测其血液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激素指标、血清蛋白含量。【结果】(1)IgG、IgM的含量均在饲喂第15 d极显著高于0 d(P<0.01),显著高于45 d(P<0.05),60 d显著高于0 d(P<0.05)。TNF-α含量在第30、45、60 d极显著高于0 d(P<0.01),15 d显著高于0 d(P<0.05)。IL-1β含量在第30、45 d极显著高于0 d(P<0.01),60 d显著高于0 d(P<0.05)。(2)SOD含量在第45、60 d极显著高于45 d(P<0.01),0 d显著高于45 d(P<0.05)。MDA含量在第45 d极显著低于第15 d(P<0.01),显著低于60 d(P<0.05)。-OH含量在第45 d极显著低于第15、60 d(P<0.01),显著低于第0、30 d(P<0.05)。(3)T4水平在第60 d极显著高于15 d(P<0.01),30、45 d显著高于15 d(P<0.05)。GH水平在第30、45 d显著高于0 d(P<0.05)。IGF-1水平在第30、45 d显著高于0 d(P<0.05)。(4)TP、ALB含量在第45 d极显著高于30 d(P<0.01)。GLB含量在第45 d显著高于0、30 d(P<0.05)。A/G第0 d极显著高于30 d(P<0.01),显著高于45 d(P<0.05)。【结论】在伊犁马母马饲粮中添加竹叶提取物,能显著提高马驹的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激素水平、血清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16.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农业灌溉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二期工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和阿克陶县项目区)项目区4年(2000~2003)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排水监测点水质和水量,土壤含盐量等水盐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和计算,了解了该区农业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这些监测和研究结果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17.
【目的】 研究核桃小麦(以下简称核麦)间作模式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核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50×104株/hm2(M1)、525×104株/hm2(M2)、600×104株/hm2(M3)、675×104株/hm2(M4)、750×104株/hm2(M5)5种冬小麦种植密度,观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冠层透光率的变化过程。【结果】 核麦间作下,远冠区冬小麦单片单面积、株高、茎粗均高于冠下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冠下区、远冠区冬小麦各叶层叶面积、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6.49~81.66 cm(冠下区)和78.34~86.27 cm(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冠层空气温度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冠下区M1处理最高,远冠区M4、M5处理相对较高,冠下区上午升温、下午降温速度慢,高温持续期短,冠下区各密度冠层温度(18.19~35.99℃)的变幅低于远冠区(17.82~38.92℃);湿度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均在M1最低,远冠区冠层空气湿度上午降速、下午升速均慢,湿度低谷持续期短,冠下区冠层空气湿度(44.73%~100%)变幅高于远冠区(36.62%~100%)。小麦冠层顶部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量(PAR)冠下区明显低于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M2处理达到最大。【结论】 种植密度525×104株/hm2(M2)时,核麦间作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较适宜。  相似文献   
718.
以36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新疆黄花苜蓿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库构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9对SSR分子标记引物PCR共扩增出93条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变异范围为3~19条,平均10.33条/对,多态条带总数为86个,多态条带百分比为92.47%,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9.55,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55%,表明居群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PGENE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1处可将36份野生黄花苜蓿材料划分为2个混合群体和4个特定类群,表明材料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719.
为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种植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以内蒙古推广及引进的102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通过分析死叶百分率、耐盐碱指数、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强弱。结果表明,长白9号、绥粳26、乌兰105、吉农大538、松辽5号和松辽186等品种表现出很好的耐盐碱能力及良好的丰产性,可以作为耐盐碱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20.
<正>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地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从而提高低温和减少土壤表层的热能散失,增加积温,能起到保墒和防早的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养份分解,提高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充分发挥肥效,促进玉值株健壮生长,抑制杂草生长,达到全苗壮苗早熟高产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1产量结构指标亩理论株数为5500-6000株,亩实收穗数5000-5500穗,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