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粒重粒形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开展水稻粒重粒形QTL的初步定位,并对新鉴定的第1染色体长臂qTGW1.2/qGL1.2区间进行验证,旨在进一步揭示水稻粒重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方法】以大粒的FM9为父本,小粒的EFT为母本,配组衍生遗传群体,先后获得包含277个株系的F2:3群体和21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测定千粒重、粒长和粒宽,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初定位;针对新鉴定的qTGW1.2/qGL1.2区间,筛选2个剩余杂合体单株,自交衍生分离群体,开展QTL效应验证。【结果】初定位分析共检测到35个调控千粒重、粒长和粒宽的QTL,其中,11个能同时在两个群体中被检测到,18个仅在F2:3群体中被检测到,6个仅在RIL群体中被检测到;应用两个剩余杂合体衍生的两套分离群体验证了新鉴定的qTGW1.2/qGL1.2区间对千粒重和粒长的效应,并观察到颖壳细胞长度的显著变化。通过qPCR分析,观察到与细胞周期、生长素代谢和粒形相关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初步定位的35个QTL以及验证的qTGW1.2/qGL1.2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水稻粒重粒形的遗传控制基础,也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花时是指1d内水稻颖花的外稃和内稃从张开到闭合的时间。花时的同步性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强优势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制种上,由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提高花时相遇率就能极大促进这类组合的推广应用。本文对水稻花时的特性、花时研究的观察方法、花时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育种利用和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四抗水稻品种中组14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五丰占2号为轮回亲本,IRBB5为供体亲本,通过不饱和回交、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育成携带抗白叶枯病主基因xa5,抗稻瘟病、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晚籼新品种中组14。利用中组14及其分子育种亲本改良的导入系,育成了高产、抗病和优质的杂交晚籼组合协优中1号,改良的导入系均具有较好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可望进一步育种利用;并对"绿色超级稻"选育过程中亲本的选择和育种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以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白叶枯病抗性的五丰占2号和主基因[i]xa5[/i]控制的IRBB5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花药培养和回交技术研究了主基因与微效多基因聚合的途径。经查阅GeneBank中RG556的序列,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3设计了一条新的R引物:5′CCAGACACCACTGCACATTC3′,克服了原引物Tm值相差太大,扩增效率低的缺点,使PCR扩增效率提高了近10倍。采用病斑长度与五丰占2号相近且携有xa5基因的五丰占2号[sup]2[/sup]/IRBB5 B[sub]1[/sub]F[sub]1[/sub]植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30株二倍体植株,其中16株携有[i]xa5[/i]基因。携有[i]xa5[/i]基因的植株的平均病斑长度仅0.1 cm,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双亲。成功地聚合了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从配组到获得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聚合材料仅用两年时间,比常规育种方法缩短1~2年。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常规早稻品种的指纹图谱以及分析其遗传相似性,为早稻品种鉴定、育种者有效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双季稻区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常规早稻品种为材料,利用50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且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引物,建立常规早稻的SSR指纹图谱。利用NTSYS PC Version 2.10e软件、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0对引物共检测到多态性位点154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3.08个;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03~0.75,平均值为0.36。62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1,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3处可分为浙江省内品种及省外品种2组,各组间差异不大。【结论】结合系谱关系发现,本研究中所用早稻品种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26.
本文总结了中嘉A的选育过程,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所配组合的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27.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个籼稻(TN1,中组3号)和2个粳稻(春江06,浙粳27)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恶苗病菌室内接种处理,根据秧苗徒长长度的变化来确定其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春江06抗性最强,而中组3号最易感病,浙粳27和TN1抗性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28.
水稻耐冷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水稻耐冷资源的挖掘利用、耐冷相关基因的定位以及水稻耐冷育种等几个方面对水稻耐冷性研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9.
水稻种质资源恶苗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个常规水稻品种用2种浓度的恶苗病菌进行室内接种处理,通过处理后徒长长度的变化来分析其抗性水平,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4个品种中,高感品种有21个,占所有品种的61.76%;浙103、浙鉴21和甬粳18表现为中抗恶苗病,未发现抗或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30.
长江大学农学院, 荆州 430025)摘要:对籼粳杂交组合"中花11(粳)/中组14(籼)"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12个二倍体再生植株。利用亲本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该群体二倍体再生植株进行纯合性鉴定,并分析该群体基因型偏离情况。选用22个多态性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再生植株都为来自花粉母细胞的纯合植株,不存在来自于体细胞的杂合株,确保了DH群体的准确性。多态性SSR带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未发生异常的基因型偏态分离。因此,在组织培养体系中引进SSR标记,快速准确稳定了DH群体,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保证了群体的质量,为后续的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