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3篇
  28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61.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对番茄生长的影响,为后续研究和开发菌根菌剂在蔬菜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接种5种不同的AM真菌:单孢球囊霉(Glomus monosporum,G_1)、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_2)、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_3)、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AL)和土著AM真菌black及未接种处理(CK),分析比较了不同AM菌剂处理下对番茄菌根侵染率,地上、地下生物量,株高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5种处理均能侵染番茄根系形成菌根,G_1、G_3处理对番茄根系的侵染率最高,分别为64.33%、59.22%;G_1与G_3处理分别显著的增加了植株株高与茎粗;G_1、G_3处理可显著影响植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G_1、G_3处理可显著增大气孔大度、减小胞间CO_2浓度,较CK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70.50%、83.17%;5种处理均能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G_3处理下显著提高叶片可溶糖含量.【结论】不同的AM真菌对同一宿主的促生效应不尽相同,G_1、G_3处理对番茄植株的促生效应最为显著,具有开发为番茄菌根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拉萨市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探讨主要发病原因,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对拉萨市5个县(区)12个集约化养鸡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203份样品中,共检测出沙门氏菌589株,阳性率达48.96%,说明拉萨市鸡沙门氏菌感染较为普遍;在所检测的样品中,种鸡、种蛋检出率分别为41.00%和37.00%,说明种鸡沙门氏菌带菌现象较为严重;病鸡样品检出率为70.54%,其中成年鸡为57.63%、鸡舍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6.67%,饲料阳性率为11.60%,说明这些都是造成沙门氏菌水平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对吉林省地方优良鸡种——芦花鸡,饲料营养代谢研究过程中,应用呼吸测热装置,对该品种鸡的呼吸和气体交换代谢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芦花鸡各期的生长代谢期间,白天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均高于夜间,而绝食代谢的耗O2和CO2产生量均低于生长代谢各期;不同代谢条件的耗O2代谢率,呈白天高夜间低的趋势,随着体质量增加,耗O2代谢率逐步下降;试验鸡绝食代谢的呼吸商(R.Q.)为0.73 ~ 0.75,为体脂肪分解代谢,生长期的R.Q.为0.87 ~ 0.88,以体蛋白代谢为主;各期的产热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绝食代谢产热也呈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64.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辽细辛黑斑病和菌核病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辽细辛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但防治效果也仅在70%左右。因此,单靠药剂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效,应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清除田间病残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把病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5.
以紫叶稠李幼苗为试材,分别采用浓度为0、0.5、1.0、1.5、2.0 mmol/L的SA喷施叶片,在人工冷胁迫下对紫叶稠李的花青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SOD含量、丙二醛含量等5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紫叶稠李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喷施叶片可以抑制低温对紫叶稠李花青素的的破坏作用、提高SOD酶的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从而减弱低温对紫叶稠李的伤害,提高紫叶稠李幼苗的的抗寒力.1.0 mmol/L的SA处理对紫叶稠李幼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6.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卢隆杰  苏浓  毓星 《植物医生》2007,20(5):46-47
滥配滥施化肥,会造成肥害,导致减产。但是,如能克服盲目性,合理施肥,却能收到"以肥防病"、"以肥治病"的奇效。科学施肥,不仅能防治传染性病害,而且能防治生理性病害。现谈谈微肥对油菜、大豆、花生的影响及其对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8.
对15个热带优良牧草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进行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种质生长正常,生长季节产量高,耐热耐旱,是适应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牧草生物产量排在前3位的品种为杂交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和热引19号坚尼草,产量分别是20.172、18.587和16.962t/hm2;15个种质生产性能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研8号坚尼草、9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9610雀稗、FSP2雀稗和10号狗尾草,它们品质优良,可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为评价牦牛源乳酸片球菌对小鼠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SPF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108 CFU/mL乳酸片球菌灌胃,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饲养3周后采集样品.观察其对小鼠体重及肠道发育的影响,并测定肠绒毛、隐窝发育,杯状细胞数量以及黏蛋白MUC2的表达.结果表明,灌胃乳酸菌和...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高原大蒜生长特性及其果聚糖代谢规律,分析叶片生长发育与果聚糖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期的大蒜叶片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及其果聚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大蒜植株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单株叶片数均稳步增加。叶片生理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叶绿素含量在花芽分化之前快速上升,在抽薹期达到最大值2.32 mg/g FW;组织含水量在鳞茎膨大初期达到最大值89.06%,随后急剧降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大蒜叶片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和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1-FEH)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幼苗期至鳞茎膨大初期,1-SS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FEH。1-SST的表达在全生育期表现为"升高-降低"的趋势,在抽薹期,1-SST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比幼苗期提高了17.51倍;1-FEH在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均较低,呈现起伏波动的趋势,在收获期表达量最高,是苗期的2.41倍。综合分析说明,大蒜叶片叶绿素和果聚糖的合成高峰主要在抽薹期,抽薹期是大蒜叶片生长发育和果聚糖代谢的关键时期,大蒜可通过叶绿素的合成以及1-SST和1-FEH的差异表达进一步影响鳞茎果聚糖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