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本地热处理企业线虫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时,从一批采自余姚四明山林场的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木包装中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对该线虫进行培养、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研究,鉴定为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 Li, Trinh, Waeyenberge &; Moens, 2008).该线虫属abietinus组,侧区有2条侧线,雄虫交合刺成对,强壮,长约18 ~22 μm,末端约1/3处强烈向腹面弯曲.雌虫尾端略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或尖,有时有不规则的尾尖突.该线虫与树皮象伞滑刃线虫(B. hylobianum)、安东尼伞滑刃线虫(B. antoniae)在形态上十分接近,但ITS-RFLP图谱以及序列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目前仅南京口岸曾从来自我国台湾的木质包装中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52.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俄罗斯的落叶松原木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PCR-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欧洲型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Mamiya et al.,1979)。从原木中截获的线虫特别细长(雌虫和雄虫a值分别为53和57),且交合刺较小(长约18μm)。经灰葡萄孢培养后,其形态特征与相关描述一致。这表明寄主和环境等因素对线虫的形态特征有较大影响,应在一致的培养环境下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PCR-RFLP方法是伞滑刃属线虫鉴定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3.
宁波马尾松中松材线虫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宁波北仑的马尾松中分离到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ITS-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松材线虫。从原木中分离到的线虫雌虫未见尾端完全呈钝圆的个体,多数都有尾尖突,长约0.5~2.9μm,平均长度约为1.7μm。经实验室灰葡萄孢培养后,雌虫尾端均呈钝圆,其形态特征与相关描述一致。这表明寄主和环境因素对线虫的形态特征有较大影响,应在一致的培养环境下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ITS-RFLP方法是伞滑刃属线虫鉴定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4.
松材线虫是进境木质包装中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本研究以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的12种伞滑刃属线虫,包括4种不同来源的松材线虫、3种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大尖尾伞滑刃线虫、阿苏里伞滑刃线虫、伯氏伞滑刃线虫及拟小刺伞滑刃线虫为材料,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仅松材线虫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而其他线虫的荧光强度没有变化。通过研磨样品的方法,提取单条松材线虫的DNA,进行实时荧光PCR试验,检测成功率为100%,且不论是雄虫、雌虫或幼虫均能检测出来。该研究对于我国口岸进境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5.
美国进境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美国进境大豆检疫过程中,对大豆籽粒和夹带茎秆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Cke.&; Ell.)Sacc.var.caulivora Athow &; Caldwell。该病原菌是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原真菌,在国内属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56.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宁波口岸共检测进境木质包装8720批次,其中1772批次检出各种活线虫,疫情检出率高达20.3%。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RFLP图谱鉴定伞滑刃属线虫19种(其中4种被鉴定为新种,1种尚未发表)342批次,占总检测批次的3.9%。不仅从疫区也从多个非疫区国家进境木质包装中检出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57.
从新加坡进境阔叶木质包装中分离到伞滑刃属松材线虫组新种——新加坡伞滑刃线虫。该线虫雌虫和雄虫体长分别为850(690~961)肿和792(553.950)μm,身体较粗壮,口针15~16μm,侧区有4条侧线,雌虫后阴子宫囊较长(平均102μm),尾部圆锥形(c=20),略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或有极短的尾尖突(1~2μm),雄虫交合刺长(41~48μm),喙突显著,远端有盘状突。该线虫与松材线虫组的B.conicaudatus、B.luxuriosae、B.fraudulentus、B.kolymensis、B.baujardi、B.xylophilus、B.mucronatus及B.abruptus形态上近似,但可从较大的交合剌及雌虫尾部形态来区分。另外用ITS-RFLP方法也可将该线虫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58.
为评估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DNA条形码的适用性,对收集的25个根结线虫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扩增、测序,检测其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将测序获得的COI基因序列与Q-bank中下载的根结线虫COI基因序列共同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 6.0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进行"Barcoding Gap"检验以及构建NJ系统进化树作聚类分析,检验COI基因对根结线虫的物种识别能力。结果表明: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极高,扩增成功率达96%,测序成功率为100%。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26,远远超过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2的10倍,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Barcoding Gap"间隔区。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OI基因可有效分辨出本研究15种根结线虫中的10种,物种识别率约为67%。线粒体COI基因具有极高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较高的物种识别能力,且扩增片段长度适宜,符合物种鉴定DNA条形码基因的标准,可作为根结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59.
2015年,宁波口岸从美国苜蓿草中分离到一种茎属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鳞球茎茎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牧草中截获该线虫。部分茎属线虫的核糖体28S和ITS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28S基因是茎属线虫合适的DNA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摸清宁波地区盆景线虫种类,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线虫防控。[方法]2005~2008年,对宁波市3家主要盆景出口企业及周边的29种主要出口盆景及盆栽植物的根际土壤、栽培介质和根组织进行线虫种类调查,共采集样品142份。[结果]分离并鉴定线虫12属,发现了剑线虫属(Xiphinema sp.)、长针属(Longidorus sp.)、短体属(Pratylenehus sp.)、毛刺属(Trichodorus sp.)和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 sp.)等检疫性线虫,未发现根结线虫属。提出了线虫防控措施。[结论]宁波盆景线虫种类较多,盆景出口前需要综合治理,以确保顺利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