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林业   308篇
农学   190篇
基础科学   306篇
  262篇
综合类   1396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656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取8个与植被工程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甘肃藉河流域罗玉沟世行二期项目实施情况。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植被工程实施效果综合指数等间距地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植被工程实施综合效果总体处于“良好”等级,但仍存在林分结构布局不合理、草地盖度偏小等问题,结合工程现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山西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2013年从山西部分地区分离出5株CSFV流行毒株,并进行了E2全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5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所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4%~100%和87.9%~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9%~94.8%和89.0%~94.9%,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和87.9%~99.5%,与17株来自各国不同地区的CSF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5%~99.6%和86.3%~99.7%。经系统发育关系分析,4株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5、729、734和738位氨基酸发生置换,另外1株属于基因1群。本研究揭示了山西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3.
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相分散、溶媒扩散二步法制备了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粒径范围2.5-12.5μm,其中粒径2.5-5.0μm的约占63%。采用微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静脉给药后,利福平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且与游离利福平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了比较,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游离利福平或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相当于利福平原药)10mg/kg,测定0.5、1、3、7、12、24、48、72、120、168h共10个时间点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游离利福平给药组和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给药组在12h内均以肝脏中药物浓度为最高,为9.96-22.41μg/g,在3h内微球给药组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7、12h微球给药组的药物浓度迅速下降,低于游离药物给药组;肾脏的药物浓度在12h内微球给药组明显低于游离药物给药组,24-168h微球给药组的药物浓度下降迟缓,显著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直到168药物浓度始终是微球给药组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12h游离药物给药组已不能检出药物含量,而微球给药组直到168h仍维持在5.44μg/g,接近游离药物给药组的最高峰值;血清中利福平浓度在48h已不能检出,而微球给药组在168h为1.33mg/L;心脏、用脏微球给药组和游离药物给药组的药物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游离药物相比,利福平微球明显提高了肺脏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利福平对肝脏、肾脏的毒性,并显著延缓了药物代谢,说明利福平微球具有长效、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布鲁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其鉴定和检测方法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布鲁菌DNA同源性及其内切酶图谱分析、血清学检测、PCR扩增、核酸探针杂交等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布鲁氏菌快速、准确鉴定、检测中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5.
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载体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辽宁省委加快畜牧业发展座谈会和辽宁省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然而怎样理解和认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其基本内涵和途径是什么,影响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被广大畜牧业工作者所熟知,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明晰思路,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固元颗粒(GYKL)对免疫抑制鸡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试验将210只12日龄非免疫健康海兰褐鸡随机分为7组:固元颗粒(GYKL)低剂量(GYKL1)组、固元颗粒中剂量(GYKL2)组、固元颗粒高剂量(GYKL3)组、药物对照(APS)组、环磷酰胺对照(Cy)组、空白对照(BC)组、免疫对照(VC)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13日龄时,BC组和VC组注射0.5 mL生理盐水,其余组均按体重100 mg/kg肌肉注射环磷酰胺(Cy),每天1次,连续3 d;16日龄时,GYKL1~3组饮水口服固元颗粒,每日剂量分别为按体重25 mg/kg(低)、50 mg/kg (中)、100 mg/kg (高);APS组饮水口服阳性对照药物黄芪多糖;Cy组、BC组、VC组饮用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用7 d。23日龄时,除BC组外,其余组均用新城疫(ND)-禽流感(AI)二联灭活疫苗颈部皮下注射,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第7,14,21天,每组随机取6只鸡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β-微量法检测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HI抗体效价;称重后分离脾脏、胸腺、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分离脾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表明:4个给药组鸡的体重、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后14天血清ND、AI的HI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y组(P0.05);免疫后14天,4个给药组中,GYKL2组的鸡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ND、AI的HI抗体效价最高;免疫后14,21天,4个给药组中,GYKL2组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LPS诱导)最高,显著高于其余3个给药组(P0.05)。GYKL2组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onA诱导)在免疫7,14,21天时显著高于Cy组(P0.05),与BC组、V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免疫抑制鸡饮水口服固元颗粒之后,可使免疫抑制现象得到显著缓解,其中以GYKL2组缓解免疫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固元颗粒中剂量(50 mg/kg)为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07.
108.
精氨酸营养生理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氨酸作为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而且在生理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近来年有关精氨酸营养生理功能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精氨酸在促进孕期及新生期胎儿生长、特异性减少脂肪含量、调控肿瘤细胞生长、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调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过量添加精氨酸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促进精氨酸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氟苯尼考分别与恩诺沙星、TMP和多西环素联合用药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恩诺沙星、TMP和多西环素对大肠杆菌O7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进行恩诺沙星、TMP、多西环素分别与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抗菌药物都有较强的抑菌能力,氟苯尼考MIC为4μg/mL,恩诺沙星MIC为0.1μg/mL,TMP的MIC为16μg/mL,多西环素的MIC为4μg/mL。氟苯尼考与恩诺沙星联合表现为无关作用,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与多西环素联合表现为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黄彩变  曾凡江  雷加强 《草业学报》2016,25(12):150-160
采用盆栽实验,设计干旱(30%~35%FC)、中水(60%~65%FC)和湿润(80%~85%FC)3个水分梯度以及不施氮、低、中、高4个氮素水平的完全随机组合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水分和氮素添加对骆驼刺幼苗生物量、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骆驼刺幼苗的生物累积、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均受到水氮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但不同生长时期响应格局不同。对于1年生幼苗,总根系生物量在干旱低氮处理下最高,但与中水不施氮处理差异不明显;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在干旱中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组织密度值却最低;在干旱高氮处理下细根比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细根组织密度却明显较低。对于2年生幼苗,中水中氮处理的叶片、细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累积均最高;比叶面积在对照处理(干旱不施氮)下最高,叶片组织密度值却最低;干旱低氮处理的细根比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细根组织密度明显较低。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叶片与总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氮含量与比叶面积也呈显著正相关,细根比根长与细根组织密度、比叶面积与叶片组织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对水氮条件变化的响应并不同步,地上与地下生长的关联主要表现为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累积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