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8篇
  18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7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识别木材的准确性,提出基于权重系数的木材图像增强方法。将采集的图像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为4个不同的子带,对LL子带采用权重系数检测相似的像素点,对LH、HL和HH子带利用局部方差法进行定向筛选,对上述子带均采用傅里叶系数作差法,同时结合阈值进行混淆判断;对LL子带采用方向自适应滤波消除混淆,对LH、HL和HH子带采用自适应小波收缩消除混淆,最后经过小波逆变换得到增强后的重建图像。选取榆木木片和树皮为识别对象,对其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较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提高了榆木木片和树皮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明确新疆棉花历史主栽品种产量变化,以帮助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50年代以来在新疆南疆棉区推广的16个棉花历史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随着年代的更替,单株结铃呈先略降到再增长,单铃重则先升高再降低,衣分呈递增趋势,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增长显著;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在95;以上,变异程度依次为单株铃数、单产、籽棉、衣分、单铃重,单株铃数改良潜力最大,公顷皮棉产量次之,最小为单铃重.[结论]每次历史品种的演替都带来了产量的提升,产量性状的改良在提高产量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还具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新疆陆地棉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QTL定位,为陆地棉高光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高光效的陆地棉品系ZX1789和低光效陆地棉品系E563号组配衍生的(ZX1789×E563)F2和F2∶3家系为材料,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包括9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距离14.7 cM、全长为587.3 cM的遗传连锁图谱,约占棉花基因组的11.6;.检测到1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位于第19号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1.25;,检测到2个与单叶光合速率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第9、20号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39;、14.52;.[结论]检测到与陆地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性状相关的QTL标记位点,有利于新疆陆地棉高光效辅助选择育种,为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4.
为探讨丹参种子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丹参种子  返回地面后进行田间种植观测  分别从生育时期种子活力地上部形态特征根部性状结实性状分析丹参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了材料在D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天搭载造成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促进了幼苗的发育  开花期提前  促进了花苔长度和花蕾数的增加  抑制了叶片生长  总体上促进了根部性状和种子性状的变异  除冠幅花轴长度外  增大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丹参种子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可为丹参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核农学报》2009,23(6):947-950
为探讨丹参种子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丹参种子,返回地面后进行田间种植观测,分别从生育时期、种子活力、地上部形态特征、根部性状、结实性状分析丹参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了材料在D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航天搭载造成了DNA水平上的变异;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了幼苗的发育,开花期提前;促进了花苔长度和花蕾数的增加,抑制了叶片生长;总体上促进了根部性状和种子性状的变异,除冠幅、花轴长度外,增大了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丹参种子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可为丹参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早熟丰产优质新陆中4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陆中42号(新GK-2)是由新疆农科院经作所选育,1994年配置组合新陆早7号×中2621,1995年配置组合(新陆早7号×中2621)F1×中棉所35,其性状稳定后,选高代品系537号与北疆审定的第一个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16号再杂交,经过南繁北育,抗病鉴定,品质测试,田间选择。2005年性状稳定进入株系比较,2006年进入品系比较,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中熟棉区试。  相似文献   
116.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17.
文章分析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原理,阐述了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支柱,是建立和谐生态循环经济的前提和保障,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8.
目前,在我国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中都实行了监理制度。这种制度对工程进行合同、进度、质量等的监督和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本文以阿勒泰路段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质量程序控制、一些基本建议等方面来简要谈一下应如何加强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9.
新桑塔6号是由新疆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3年以新疆农科院经作所选育审定的品种新陆棉1号(GK62)的优选系中经过鉴定筛选的品系B23为母本,以高品质棉花品种渝棉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材料经过多年定向选择、纯化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120.
SWMM模型径流参数全局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基于Horton和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入渗参数,以及区域坡度、区域宽度、透水性区域的曼宁系数和可积水深度共7个SWMM模型参数,采用Morris方法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并分别采用不同降水类型、不同重现期的单个降水事件及长期降水序列,分析各模型参数对总产流量、洪峰流量及径流系数3个输出变量的全局灵敏度。结果表明:T1和T2型降水的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呈现较大差异,T2型较小降水事件不适宜用于参数校核;对Horton入渗模型而言,可利用T1型较大降水事件的洪峰流量对区域形状系数进行校核,利用T2型较大降水事件的总产流量对最小入渗速率、消减系数K进行校核;对Green-Ampt入渗模型而言,可利用T1型较小降水事件的洪峰流量对区域宽度和坡度进行校核及总产流量对透水性区域的曼宁系数进行校核,利用T2型较大降水事件的洪峰流量对最小入渗速率和缺水率进行校核;对径流系数而言,采用Horton和Green-Ampt入渗模型的结果一致,最大入渗速率和最小入渗速率是最灵敏的两个参数,透水性表面的可积水深度和曼宁系数为最不灵敏的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